《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

《§9.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 枣庄市滕南中学 杨磊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应用杠杆的分类。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材把实验和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杠杆的应用及变形杠杆打下了基础。 2.教材的特点 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锻炼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中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心智与理性思维已相对成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物理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加之上节课已经学会了进行一些简单的功的计算,因此本节课对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这两大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实验演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进行研究,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 考虑到学生对实验探究类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研究时,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应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突出重点二 机械效率:在三种功理解的基础上,机械效率已不难理解,经过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内容及进行简单的计算而得以突出。 突破难点一 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由于机械效率概念抽象,学生对机械的认识不全面,从而成为难点。但是在前面两个重点解决之后,此难点自然不攻自破。 突破难点二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前面的重点的处理依然是突破本难点的关键,在学生真正理解机械效率的基础上,通过一道关于斜面的题目的计算,结合实例,对学生充分的引导,并辅以学生讨论,最终形成完整的探究计划,从而突破此难点。 五、教法学法 我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出发点,结合我校“一案三环节”教学模式,以讲学案为载体的探究教学模式,现拟定如下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以目标为向导,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探究。 2、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在现实情况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恰当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4、实验探究法: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旨在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实验需要选择的器材:长木板、木块、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六、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和学生实验探究为主。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利用一张“樱花苑”的照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而放开让学生讨论装修房子时如何将砂子提上三楼的办法。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可以让学生从一个生活实例解决机械效率的四个概念。 2、进行新课: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分析获得。) 利用动画对学生提出的多种办法进行分析并计算,不难发现每种方法中都只有一个是我们所需要做的功,即有用功;再分析每种方法实际所做的功,即总功;通过计算有用功和总功的大小,最后引出额外功,并且这三者的关系不言而喻。 这样进一步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突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然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打下基础。 (2)机械效率:(完全让学生阅读自学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改善现代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差的现状。) 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分析:我们利用机械做功时是希望额外功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即额外功占总功的比值大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