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可靠度选讲读书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可靠度选讲读书报告

工程可靠度选讲读书报告  PAGE \* MERGEFORMAT - 11 - 【摘要】 工程结构在施工建造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设备、人群、车辆等荷载的作用以及风、雨、雪等自然环境的作用;同时,工程结构还有建造费用高和使用周期长的特点,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与否,不但影响着社会生产实践,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工程结构应要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才能保证结构在规定的使用期内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使用功能。 工程结构可靠度概念的引入使工程设计及校验从以经验指导为主的主观方法转向了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结构可靠度理论是处理结构不确定性、进行结构性能评估的有力工具。现有基本的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可分为一次二阶矩法、蒙特卡罗法和部分高次高阶矩方法。一次二阶矩法可以方便用于功能函数为显式表达的情况,但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结构,其计算精度有时不能满足工程需要。蒙特卡罗法可应用于隐式功能函数情况下可靠度的计算,但该法往往需借助大量的样本试验,计算效率很低。 本文主要介绍结构可靠度的发展过程、结构可靠度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可靠度的常用计算方法。 【关键词】:工程结构、可靠度、发展过程、基本概念、常用计算方法 1结构可靠度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结构工程的建造耗资巨大,一旦失效不仅会造成结构本身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还往往产生难以估量的次生灾害和附加损失,所以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历来是工程设计中的重大问题。 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起源于对结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认识,以及结构设计风险决策理论中计算结构失效概率的需要。结构可靠度理论最开始主要是围绕飞机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曾用可靠度方法分析过火箭,美国也对B-29飞机进行过可靠度研究。早在1911年,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卡钦奇(Качинци)提出用统计数学研究荷载及材料强度。1928年苏联哈奇诺夫(Н.А.Хациалов)、1935年斯特列里茨基(Н.С.Стрелецкий)等人相继发表了这方面的文章。1946年,美国的弗罗伊詹特(A.M.Freudenthal)发表了题为《结构的安全》的研究论文,开始较为集中的讨论结构安全度问题,自此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实际工程的随机因素,将概率分析和概率设计的思想引入实际工程。1947年,苏联的尔然尼钦(А.Р.Ржанцин)提出一次二阶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结构失效概率的方法,尔然尼钦在1954年出版的《考虑材料塑性的结构计算》一书中已明确提出了失效概率与安全系数的关系,给出了与失效概率相对应的安全指标的计算公式。50年代以后,前苏联、欧洲、北美等都在可靠度理论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50年代伊始,美国国防部专门成立了可靠度研究机构(AGREE),并对一系列可靠度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促进了空间研究计划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可靠度理论发展的基础阶段。 1963年以后,基于概率论的安全度理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逐步从理论研究步入工程应用,并为设计规范所采用。1963年的美国规范和1964年的欧洲规范都有基于概率统计的安全度条文。我国60年代初公布的第一批设计规范也采用了有数理统计依据的分项系数法。这一阶段是结构可靠度研究的大发展时期。 美国的康乃尔(C.A.Cornell)在尔然尼钦工作的基础上,于1969年提出了与结构失效概率相联系的可靠度指标作为衡量结构安全度的一种统一数量指标,并建立了结构可靠度的二阶矩模式。1971年加拿大的林德(N.C.Lind)提出了分项系数的概念,将可靠度指标表达成设计人员习惯采用的分项系数形式。这些工作都加速了结构可靠度方法的实用化。1976年,国际安全度联合委员会(JCSS)推荐了拉克维茨(Rackwitz)和菲斯特(Fiessler)等人提出的通过“当量正态化”方法以考虑随机变量实际分布的二阶矩模式,也称为JC法,解决了随机变量在非正态分布情况下的结构可靠度的计算问题。此后,结构可靠度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始进入了实用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的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土木工程领域逐步进入了实用阶段。例如,加拿大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率先颁布了基于可靠度的房屋建筑设计规范和公路桥梁结构设计规范;1977年前联邦德国编制了《确定建筑物安全度的基础》,并以此作为编制其它规范的基本依据;1978年北欧五国的建筑委员会提出了《结构荷载与安全度设计规程》;1980年美国国家标准局提出了《基于概率的荷载准则》;1982年英国在BS5400桥梁设计规范中引入了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内容。 我国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从50年代开始,我国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了极限状态法的研究和讨论,并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荷载、材料强度的概率分布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