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VIP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城县高三年级统一考试(2017.10.20)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计48分)[KS5UKS5UKS5U] 1.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KS5UKS5U]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君主专制导致君主无能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2.战国中期,诸侯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 A.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B.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 C.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 D.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KS5UKS5U.KS5U 3.西汉早期的王侯墓,大多仿战国风格,注重高大坟丘,深邃墓室,多重棺椁,随葬品多为铜陶器。文景之后,模拟地上豪华府第建筑的风气开始流行,随葬品有玉衣、丝织品、金银器等。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 B.官营手工业日益进步 C.王侯拥有高贵的的政治地位 D.政局稳定和生产发展 4.有学者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 A.七国之乱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5.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 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 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 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 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 6.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A.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义务 7. 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 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A. 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B.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 8.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商品经济发展,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业成为家庭收入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西学东渐,民主思想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9.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重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 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 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 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D.迎合当时“制洋器”的需要 10.郭嵩焘(1818年-1891年)是清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他在位时不仅积极研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点。然而其主张却不容于当世,还背上了“汉奸”的骂名。这实质上反映了 A.列强侵华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 B.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艰难曲折 C.西方政治体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D.中西隔绝影响了国人的认识 11.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B.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