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 附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旗制度 附图

贝勒?何为贝勒?按照上网搜索的结果解释,贝勒是中国清代贵族的爵位名称,全称多罗贝勒,级别在亲王、郡王之下,排第三等。但清入关前的历史记载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贝勒”一词也有它自身发展变化的过程。   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以父祖遗甲13副起兵时,没人称他贝勒,彼时其人单势孤,以致同族之人为了避祸对太祖进行过多次暗杀活动。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艰难险阻反而成就了一代伟人。随着太祖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到1593年时,在太祖所属内部并称“贝勒”的即是太祖及其胞弟舒尔哈齐。   此后,“和硕贝勒”跃入了人们的眼帘。和硕贝勒乃后金国初期最尊之号。和硕在满语中为“隅、角”之意,而在蒙语中有“纛顶”之意,引申为以军旗为标帜的一级军政组织。所以,和硕贝勒的完整含义应是“领有固山的王”,此即为清初和硕贝勒又被称作旗主贝勒的原因。这里,又引出了旗(固山)这一概念。   如果有人问大清(后金)立国之本何在?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是八旗。而八旗制度创建之初,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血缘色彩。执掌最大权利者非清太祖努尔哈赤莫属,其胞弟舒尔哈齐、其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也握有相当的实力。而八旗制度建立后,太祖即将掌管各旗的权力分封给自己的子侄和子孙。据朝鲜史料记载,八旗之中,太祖自领两黄旗(正黄旗、镶黄旗),次子代善领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第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领正白旗、第五子莽古尔泰领正蓝旗、长孙杜度(褚英之长子)领镶白旗、侄子阿敏(舒尔哈齐之次子)领镶蓝旗。其中阿敏、杜度分别上承舒尔哈齐、褚英之遗绪,是为清入关前最初的“八和硕贝勒”。   天命元年(1616),太祖建立后金政权,依次封次子代善、侄子阿敏、第五子莽古尔泰和第八子皇太极为大贝勒、二贝勒、三贝勒和四贝勒,命4人共同佐理国家政务,史称“四大贝勒”。天命七年(1622)后,在“四大贝勒”之外,又形成了四小贝勒,即太祖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和太祖之孙岳托(代善之长子)。当然,关于四小贝勒的人选史界尚有争论。   因此,固山(旗)是和硕贝勒的私有财产,他人不得染指,属人对于旗主有君臣父子之分,不得越过自己的旗主而与他旗交结。正是这种私有性,奠定了和硕贝勒的实力,因此得人,“八家共养之”;得物,“八家均分共用”;而战斗力役、抽甲派兵以及国家的一切公共开支,统统由“八家均出”。此即是清初“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之基础。   是故太祖既是家族长,又是一国之汗,后金国之大贝勒、贝勒等贵族爵位都由太祖之子、侄、孙占据,加上一些远支亲族亦担当着重要职务,形成了以汗王为中心的特殊血缘贵族集团,是为具有向心力的宗族集团。这与后来变为融汇了血缘、地域、阶级、民族等多重社会关系或成分之复合体的八旗,还是有差别的。   天命十一年(1626),清太宗皇太极继承汗位。太宗为强化汗权,削弱三大贝勒权力,废除了原来“四大贝勒”按月分值、执掌国中一切机务的惯例。崇德元年(1636),大清立国,太宗开始分封其兄弟子侄为诸王,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至此,才有“多罗贝勒”位列于和硕亲王、多罗郡王之下,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共9等爵位,标志着清代贵族封爵制度的初创。但因此时非彼时,原来的和硕贝勒未必就封为和硕亲王,如原掌镶白旗的杜度只得封多罗安平贝勒。   清入关后,又逐渐形成了12级封爵制。名号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即增加了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和奉恩将军3个等级。爵位之获得也分为功封、恩封和袭封;爵位之继承又分为世袭和降袭等。但由上述排列顺序即说贝勒为第三等并不十分准确,因为若亲王、郡王均有世子的话,多罗贝勒则只能排在第五等。   综上所述可知,得封贝勒爵位者,要么是凤子龙孙,要么是天潢贵胄,或经历过清宫内部权利争夺的腥风血雨,或戎马倥偬,建功立业而名垂青史。又因得封贝勒爵位者多限定在嫡子范围内,而太祖、太宗之其余诸子则多有因庶出而毕生默默无闻者。遥想大清开国,继承汗(皇)位者仅一人而已,而开疆拓土之时,汗之诸兄弟子侄皆曾披坚执锐,驰骋疆场,浴血奋战,难道他们抛洒的不是一样的鲜血吗?故今借“盛京往事”之栏目,就“清初贝勒”之题,探赜索隐,钩沉致远,以父子同门,兄弟同宗为序,以不略其生平大事,详叙其特征与细节的形式,将清初太祖、太宗朝诸皇子及相关宗室成员一一介绍给广大读者,唯愿读者朋友生长在辽沈大地,游览于历史遗迹之时,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僵硬与呆板,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与画面……   苗从地发,树由枝分。提起清初贝勒,排在第一位的当是太祖之胞弟舒尔哈齐。因为相关史料中,在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之前,太祖所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