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蝉》小思 《贝壳》席慕蓉 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并理解本文出现的生词,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找出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并说出作品主题。 3、能够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或品析;试着归纳作品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一、阅读、品味《蝉》 1.梳理本文的情感脉络。(提示思考:面对蝉,作者的感情有几种?原因是什么?。) 2. 由作者的情感变化线索可以判断出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着做具体说明。 3、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4、文章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蝉》的情感脉络。 烦蝉——鸣蝉聒噪,病蝉微小、病弱 思蝉——延续生命(听朋友说蝉) 恕蝉——想起秋风的颜色 2、文章的写作手法 先抑后扬。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 3、文眼及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4、文章蕴含的道理 生活的历程就是如此(艰难、短暂),为了生命的延续,就必须好好的活着。 二、阅读、品味《贝壳》 本文的内容分为哪几部分?请用简单的语句进行概括。(提示:思考作者写了与贝壳有关的哪几方面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提示:试着把文中问句的问号去掉,换成肯定句来理解。) 3、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着结合前面资料进行分析。 1、文章的层次 描绘贝壳 赞叹贝壳 感悟人生 2、作者的情感态度 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三、语句赏析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 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 2、《贝壳》中写道:“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 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运用通感,)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简而意丰。 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2、“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渴望有人能看懂她平常却执著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四、比较阅读 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提示:从主题、写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 《蝉》与《贝壳》的相同之处 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不同之处 ①《蝉》先抑后扬,《贝壳》托物言志; ②《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