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绘画-石窟艺术
石 窟 艺 术 教学要点:主要介绍佛教的传播和佛教艺术的盛行,以及石窟壁画和石窟造像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的分布及时代背景 分布: 我国现存石窟遗迹有120多处 最重要的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麦积山石窟 中国石窟寺约始于4世纪,盛于5-8世纪,此后逐渐衰落。它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开凿。石窟寺是供佛教僧人信徒礼佛和修行的场所,窟内通常按不同的功能雕塑和绘制相关的佛教内容和各类形象,做功德者还会根据自己的祈愿题刻或书写下发愿文。因此,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和书法于一体的艺术博物馆。 第一节 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壁画 题材内容: 佛经故事-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 佛、菩萨、极乐、飞天等形象 现实生活的场面 “龟兹画风” 敦煌莫高窟壁画 绘画题材:本生故事最流行 艺术特色:有明显的西域画风 第二节 石窟造像艺术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 按石窟的开凿年代先后和风格变化,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1,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6年)开凿 16-20窟,世称“昙曜五窟” 2,文成帝死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467-494年)最盛时期 3,迁都洛阳后至农民起义军攻占平城前 云冈北魏石窟造像的艺术特点 昙曜五窟:云冈16-20窟,形制规模宏大,平面呈马蹄或椭圆形,造像多为三世佛,主佛形体高大,造像特点粗壮雄伟,面型方圆,鼻梁直挺,唇薄略作微笑,衣纹简单,反映了中亚造像的特点 龙门石窟造像艺术 按窟龛的纪年造像题记和造像风格,大致分五期 第一期:北魏孝文帝太和12年至孝明帝时期(488-528年)代表作-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 第二期:北魏孝庄帝至东魏孝静帝时期(528-550年) 第三期:北齐文宣帝至隋炀帝时期(550-618年) 第四期:唐高祖至玄宗时期(618-756年)代表作奉先 寺卢舍那大佛 第五期:唐肃宗后(756年) 龙门石窟造像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政教合一”,突出主像,聚集各宗派造像,中国化世俗化,圆刀刀法,北魏“秀骨清像”,唐“丰腴”。 龙门石窟中奉先寺卢舍那大像是这一时期佛教造像的代表作。此像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皇后下诏令,从咸亨三年 (672 年 ) 至上元二年 (675 年 ) ,经过 4 年的时间完成的。卢舍大佛坐像,高约 17.14 米 ,面相丰满圆润,鼻梁高挺,眉如新月,眼光流溢出智慧的光芒,嘴角上翘,略呈微微笑容,神态壮严典雅、温和亲切,一派大悲大智的心怀和气度。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泥塑艺术 敦煌彩塑艺术 分期:早期-发展期 中期-极盛期 晚期-衰落期 制作特点:敷彩泥塑,集圆雕、浮雕、线刻一体,“塑容绘质” 人物形象:额头高宽,鼻梁宽,嘴唇薄,卷发 * 反弹琵琶图 (唐 敦煌第112窟壁画)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