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件用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苏秦悬梁刺股 匡衡凿壁借光 苦难 垫脚石 成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关于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为推重、赞许、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题解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勤奋好学。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生平著作很多,有《宋学士全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在当时影响很大。 一、重点词语: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无从致书以观 4、手自笔录 5、走送之 6、不敢稍逾约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援疑质理 10、或遇其叱咄 通“肢”,肢体 通“披”,穿 得到;来 亲手;用笔 跑 超过 考点一:文言实词积累 因此;把 向;拿 引、提出;询问 有时 11、礼愈至 12、俟其欣悦 13、当余之从师也 14、媵人持汤活灌 15、主人日再食 16、腰白玉之环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8、以中有足乐者 19、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20、盖余之勤且坚若此 服侍的人;热水 每天;两次 做动词,腰佩 穿破旧的衣服 因为 比得上;如 大概;像 周到 等待 助词,不译 二、古今异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菜汤 走送之 跑 行走 尝趋百里外 快步走 趋势 或遇其叱咄 有时 或者 卒获有所闻 最终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不真实 文言积累 三、词性活用: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自笔录)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佩(腰白玉之环) 四、通假字: 支:通“肢”,肢体(四支僵劲不能动) 被:通“披”,穿着(同舍生皆被绮绣) 文言积累 三、词性活用: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自笔录)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佩(腰白玉之环) 四、通假字: 支:通“肢”,肢体(四支僵劲不能动) 被:通“披”,穿着(同舍生皆被绮绣) 文言积累 考点二 课文结构梳理。 第一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 ①幼时抄书之艰 ②成年叩问之难 第二段:写从师求学的艰苦情况。 ①求师奔走之劳。 ②住读生活之苦 ③总括:勤且艰 研读探究 作者如何写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自身经历 1、幼时抄书之艰 2、成年叩问之难 3、从师奔走之劳 4、住读生活之苦 总括:勤且艰 作者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是为了指出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勤奋好学,以此勉励马生勤奋求学。 (1)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学习勤奋。 (2) 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根据原文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勤学苦读,不畏艰难的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总结第二段文字乃至整篇的一句是 余幼时即嗜学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余幼时即嗜学 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通过对比,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标阀门型号编制方法JBT308-2004.PDF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4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76G-3预应力长向圆孔板.pdf
- 数字媒体艺术_梦境主题“梦幻之旅”插画绘本设计.docx VIP
- 演示文稿国际结算的几种方式.ppt VIP
- C被遗弃的少女 das verlassene magdlein声乐正谱五线谱钢琴伴奏.pdf
- 七年级下数学数形结合附答案解析.pdf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5 岩石、沙和黏土.ppt VIP
-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doc VIP
- DLT 284_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