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考点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考点解读

2014高考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考点解读;高考真题(2007江苏卷 麦天) 考题呈现: 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4.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考点分析: 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考点归属] 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思路与评析]:此题要抓住变化要点作答,交通工具由骑驴变为自行车、公共汽车;麦客少了;收割机取代了手工劳作;正因为工业文明的注入,收麦的时间大为缩短。这些变化在作者笔下是被称颂的,说明乡村正走向现代化发展。;2.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考点归属] 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思路与评析] 分析描写麦收情景一段文字的表达特色,要求我们熟悉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鲜明的色彩,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正侧结合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注意,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用语写景之妙等种种问法,意思都差不多,无非要求你从文章的表现形式方面来解析(与之相对的是对主旨情感的解析)。这里,我们对照上面的提示,可以看出,主要有三点:①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的描写),②修辞手法的运用(比拟)③选取了麦天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3.“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考点归属]分析综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思路与评析] 回答结构作用,如果在开篇,大致是奠定基调或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铺垫作用;在末尾大都是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升华中心;在中间多半是照应前后,承上启下。本题在中间,当从照应前后,承上启下的角度解答。即:照应上文的“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与下文劳累至极的男人形象形成对照。另外,也强调了男人在麦天的劳累,为下文写女人心疼男人起蓄势铺垫作用。;4.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考点归属] 此题从最低层级可以归入“理解”类: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也可算作是“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再拔高一点,可视作“探究”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思路与评析] 理解这两个词的词义,要结合全篇,而不仅仅是全句。“鲜亮”与“滋味”写出了麦收的火热紧张,写出了劳动的快乐,男人的活力,男人与女人的爱情,也写出了丰收的喜悦和喜悦后的平和愉悦。另外,通过麦收的场景还折射出乡土民风和亲情的淳朴和谐。;高考真题(2010江苏卷 溜索) 考题呈现: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考点分析: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考点归属]分析综合 C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考点归属]分析综合 C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