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ppt

第10课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课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实写赤壁险峻之势;等等。 “实”是作者描写的现实客观情景,“虚”是作者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情景。虚实有时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开拓了诗境;有时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中心主题;有时则是相辅相成,从而起到一方对另一方渲染烘托的作用,借以突出中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 白 的 墙 梁小斌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还要洁白的墙,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爱洁白的墙。 ? 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 不会的, 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 你听到了吗? ?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1.诗句“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不会的,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你听到了吗?”的含意是什么? ? ? ? ? 2.请说说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 ? 这时,蒙昧的心灵觉醒了,无知的少年获得了清明的理性,一种新的成熟意识已向过去诀别。 (1)口语化、叙述式的语言。以倒叙的语句开头:“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紧接下去,以叙述式的语言展开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的描述。叙述过程中,诗人采用的口语化语言,明白晓畅,符合一个儿童的口吻。 (2)日常的意象。诗人选取的意象多为细微的、日常的、更具有私人性的意象,如“蜡笔”“墙”“牛奶”等,以此来表现复杂的个人意绪或重大的社会历史主题。对此梁小斌曾给人做过深刻的解释:“一块蓝手帕,从晾台上落下来,同样也是意义重大的。……从内心平静的波浪中觅求层次复杂的蔚蓝色精神世界。”这是一种从微小的个体出发去看待历史与社会的“个人性”,这种诗观,较早显示了对诗歌日常场景的重视。 * * * * * * *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 2.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 3.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 1.《老马》一诗中,诗人描写“老马”,继承了杜甫《瘦马行》《病马》和李纲《病牛》等咏物诗的传统,借物抒情,对负荷沉重的中国农民,表达了深刻的同情。 2.绿原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与苦难抗争,《憎恨》这首诗是发愤之作,有对当时社会现状压抑不住的“憎恨”,对侵略者的“憎恨”,对战争的烽烟焚毁如梦般的“童话”的“憎恨”,也有内省的色彩。掩卷沉思,就会感到它凝重且又有一层歌德式的庄严和静穆的特点。 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表现的是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离开家园,奔赴乡野边陲时离别的场景。作为上山下乡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在“四点零八分”离开北京的一刹那,诗人的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 4.《雪白的墙》是一首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写成的诗,景淡笔也淡,但诗情、诗趣、诗意从这轻松的情绪中流露出来,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期望和追求,点点滴滴,沁人心脾。“墙”被置放在特殊的语境中,词语固有的意义隐匿了,背后存在着象征意义。 1.臧克家(1905—2004),笔名少全、何嘉等,山东诸城人,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前期诗歌以经过锤炼的诗句,抒写旧中国农民的苦难、不幸、勤劳与坚忍,具有真实、精练、含蓄的艺术风格,能让读者从咀嚼和回味中体会其深沉的感情。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古树的花朵》等,代表作《有的人》。 2.绿原(1922—2009),“七月诗派”诗人,原名刘仁甫,湖北黄陂人。无论其早期诗歌《童话》的梦幻迷离,中期诗歌的悲愤激情,还是晚期诗歌的沉郁厚重,诗人一生诗风的几次转变,始终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若隐若现的宗教色彩。纵观绿原的诗歌创作,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诗人最不幸之时,却是其诗歌最有永恒价值之时。有诗集《童心》《又是一个起点》《集合》《人之诗》《我们走向海》等,散文集《苜蓿与葡萄》等。 3.食指,新诗潮诗歌第一人。1948年生,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食指的诗以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平民风格,诗歌节奏铿锵,易于朗诵。2001年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