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pptVIP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这句话说明撰写墓志铭能做到完全公正和正确的,必须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为后文赞扬欧阳修埋下伏笔。 2.“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连用五个反问句有何作用?最后一句“一”字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退居的隐士希望名声流播于世,人们一心向善,长辈想教育好子孙,子孙想光宗耀祖,此处运用五个反问句组成排比,突出表现了曾巩对欧阳修的赞美尊敬之情。“一”字把上述种种美德全集中于欧阳修身上,令人顿生敬重之情。 3.本文实为写给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但却用了相当的篇幅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文章就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主,所述亦应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像史传一样劝善惩恶。然后,作者对撰写墓志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撰写墓志铭要做到态度公正,叙事合于实际;二是撰写墓志铭要慎重选择作者,须俟“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而为之。强调的是写作者的人选问题,而欧阳修正是这样的人选。文章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铭写作的得失,辗转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铭文的幸运。 4.文章是怎样将对欧阳修的赞誉与庆幸自己祖先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名师点拨】 本文一方面赞誉欧阳修,宣示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另一方面慨叹自家的荣幸,并推衍欧阳修的美德。“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即感谢欧阳修的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 5.如何理解作者关于墓志铭的产生和演变的分析? 【名师点拨】 作者关于墓志铭的产生和演变的分析,对我们认识这一重要文体颇有帮助。他认为要写出既公正又真实,能流传后世的墓志铭,必须富于道德修养,同时要“文章兼胜”,二者缺一不可。这实际上表明了曾巩的文学观点,也为下文对欧阳修的赞美张本。 [细剖·深析] [楼主] 有人这样评价曾巩的文章: “典雅有余,精彩不足;庄重有余,活泼不足;思想有余,趣味不足。”你是怎样认为的?试着根据我们学习的本篇课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沙发] 曾巩的文章里边,他所阐述的儒学的道理那都要保证它绝对地纯净,对佛教、对道教,他是完全排斥的,他保持儒学的纯净性。水至清则无鱼,太干净了营养成分就缺失了。这个文章议论得太多了,它就不是那么生动了。 [板凳]  通过本篇课文可以看出,曾巩写文章重实用。另外,曾巩写的史论比较多,写的议论文比较多,所以道理讲得就比较多,但道理又都是让人一看就发自肺腑的,是真情的流露,这总比只讲文采和技巧要让人感觉亲切。 [三楼]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正因为他的人品,才会有这样真诚而且实在的文章。他的文章有章法即使是现在看来也是学习写文章的范例,虽然比不上苏轼的纵横捭阖或欧阳修的摇曳多姿,但自然纯朴而不着意追求文采,朴实自然,端正纯净,不失是反复诵读的美文佳作。 写作素材积累 起承转合,说理严谨 本文从写信缘起——议论志铭——传世志铭的关键——盛赞欧阳修——深谢欧阳修,内容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 技法借鉴 曾巩借欧阳修为其祖父写铭文为切入点,阐述“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信中先比较铭文与史书的异同,指出人们写铭文的目的和铭文的警醒劝诫作用。那恶人为何也有铭文?近世出现这种不实之词的原因何在?接着作者指出“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这就给写铭文的人提出了要求。如做到公正与实事求是那就要“不惑不徇”。 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这一点呢?“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这里曾巩才水到渠成地引出道德高尚、善作文章的人才符合撰写铭文的条件,这样铭文才能流传后世。但这样的人世间罕有,遇到很困难,由此引出欧阳修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幸遇他为其祖父写公正、正确的铭文,还提拔、鼓励他,对此曾巩深表感恩、尊重之情。 结尾一段连用6个反问句,语气强烈地指出“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这样对欧阳修的感激、敬仰达到极致。曾巩层层说理,委婉含蓄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抒发情感,我们在写作中可借鉴这一美点。 随堂练笔 运用起承转合的议论结构,写一篇简短议论文,展现层层说理的特点。字数200字以上。 1.课内素材开发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素材积累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追求”“道德”“美”“友谊”等相关话题和材料作文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