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赤壁最终版.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最终版

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历史将要重写。同时,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法。 后二句为议论,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历史将要重写。同时,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法。 告诉我们: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同时也《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曲折地反映出诗人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赤壁地理位置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这首咏史诗写于杜牧官黄州刺史时。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①折戟(zhé jǐ) ②销(xiāo) ③朝(cháo) ④雀(què) ①戟:古代兵器,上杆顶端有锐利枪尖,旁有月形利刃,能直刺横击。 ②销:毁坏。 ③将:拿起。 ④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⑤周郎: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 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件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 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沙里深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发现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对这句诗的理解?) 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 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 势的重大影响。 这两句诗是说,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 周瑜以方便,取得胜 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 将被改写。 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藏,增人百感,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 全诗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两句,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之战,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 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 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 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 由叙事引发议论。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③用典,借古讽今 小结: 这首咏史怀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感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桥将被掳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是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有功。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