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市场二十年.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油画市场二十年

中国油画市场二十年 [ 作者:佚名????转贴自:艺术市场????点击数:5687????更新时间:2005-5-3????文章录入:guojiliang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一、中国油画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1、油画市场的开端   中国油画市场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内与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一些常驻中国的外交家、外企工作人员,还有部分游客开始零星的购买中国艺术家的油画作品。所以,早期的交易行为经常发生于外企、外交人员的家里或领事馆举办的聚会或小展览中。当然,也有部分作品挂在酒店中同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一起销售。那时的画价非常低,除了当时市场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生活消费水平较低以外,在很多人心目中甚至是艺术家本人也从没有想过作品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在传统理念中艺术与商业毫无瓜葛,艺术是纯粹而高尚的。 林风眠《丰收图》 2、写实古典风的流行   油画艺术作品是有价的。油画作品开始频繁交易大约始于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其主要原因是港、台及东南亚地区经济历经七、八十年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积累了一定量的财富,并且中国大陆的艺术品价位较之本地区的价位要低廉得多,品质与功力又相当不错,所以一些经纪人、画廊与藏家纷纷将目光投到大陆艺术家身上。中国油画作品的输出,很快成为东南亚市场中的重心,并且对本地艺术家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由于地区差价的存在,早期投资中国油画艺术的人们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中国早期画商或经营商就是在这种背景中涌现出来的,他们大多以个体户、跑单帮的形式奔波于海内外,与海外画商们共同输出了大量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作品。目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早已改弦更张,只有极少数人还在坚持。当时油画作品的走向主要是两路:一路集中于港、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另一路是美国。就是从那时起,海外艺术市场的趣味开始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主要流行风格为写实的古典主义风格,情调是东方的、怀旧的、乡土的。中国油画艺术品或者说中国当代艺术品正式进入海外艺术市场的标志性事件是1994年、199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的中国油画拍卖和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正是世界顶尖拍卖行的专场拍卖为中国油画艺术品的市场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需要提及两个人,是他们的努力促成了这两家拍卖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他们是生活工作于美国纽约的龚继遂和吴尔鹿先生。他们二人一直从事于中国古代艺术品与现代艺术品的经营工作,其中龚先生曾任纽约苏富比的拍卖顾问,直接促成了苏富比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拍卖。吴先生是最早将中国油画艺术品推向美国市场的代表人物,1992年他向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建议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拍卖。从此开始,商业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开始渗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与商业再也难以分离。 赵无极《1 4 66》(三联画) 3、前卫风闯入国际艺坛   在九十年代的初中期,港、台、东南亚油画艺术市场逐渐由盛转衰,来自于祖国大陆的油画作品也渐趋饱和,质量更是良莠不齐。正是此时,欧美市场趣味开始取代东南亚市场,以“政治波普”为代表的前卫画风开始抢滩欧美艺术市场,价格更是迅速飚升。很多前卫画家虽然身居国内,但与海外画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借助海外画廊的运作体系,他们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一波行情中,我们要提及“政治波普”风的始作俑者——中国香港翰雅轩,正是其主人张颂仁与国内艺评家栗宪庭的通力合作,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中国当代艺术展,如“后八九巡回展”等。随后,参加“后八九巡回展”的代表画家又陆续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重大展览。从此中国艺术家的身影开始闪现于欧美国际艺术舞台,引起了欧美市场的关注与反应。这一进程的背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中国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希望参与中国的发展 关良《打虎》 4、早期油画的飚升   与此同时,中国台湾省画廊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开始缔造另一波迅猛的油画市场行情,这就是华人前辈油画家的作品。在大陆尚未意识到早期油画的历史价值与商业价值时候,精明的中国台湾省画商以其财力与经验在祖国大陆悄悄吃进,使本来就幸存不多的老画家们的作品尽量掌控于手中,经过梳理与包装之后,以高于进价十倍或数十倍的价格售给中国台湾省本土藏家,获取了极其可观的利润。中国台湾省的很多画廊藉此完成了从经营本土画家向主营中国大陆艺术家的转变,于此同时,从客观上也发掘、梳理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以商业的手段使部分宝贵的文化资产得以保留。中国台湾省的画廊经营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5、拍卖行的繁荣   在整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中国油画市场是完全面向海外市场的。国内的购买力微乎其微。唯一的规模较大的例子就是民营的长城艺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