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讲座三_5384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讲座三_53840

神经症各论——躯体形式障碍(六) 三、临床表现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F45.3]:是一种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征。 病人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的,但更有个体特征和主观性的症状,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经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因此本障碍的特征在于明显的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的症状附加了主观的主诉,以及坚持将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 神经症各论——躯体形式障碍(七) 四、诊断 症状标准: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以躯体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 1项: 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心(严重性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但不是妄想; 对身体健康过分关心,如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过分关心,但不是妄想; 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 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如疑病症、焦虑、惊恐障碍,或强迫症)、抑郁症、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 神经症各论——躯体形式障碍(八) 六、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对症处理 七、病程和预后 病程:病程可长可短,短者几天到数月,长者可达2年以上,而且以慢性迁延者居多。 预后:通常起病急,诱因明显,及时治疗,无性格缺陷者预后良好;起病缓慢,性格不良,无明显诱因,处理不及时,治疗不当者预后不好。 神经症各论——神经衰弱(一) 一、描述性定义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以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神经症。临床主要表现脑力工作不能持久,情绪不稳,易激惹、烦恼,睡眠障碍。 二、流行病学资料 患病率:我国时点患病率为13.03‰,占神经症的58.7%(1982)。国外废除这一诊断类别。 性别比:女=男。 发病年龄:16~40岁青壮年。 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居多。 神经症各论——神经衰弱(二)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引起精神的持续紧张和长期的内心矛盾。 素质因素——人格基础:敏感多疑、胆怯、自卑、依赖性强、自制力差等。 躯体因素——脑、躯体疾病后。 神经症各论——神经衰弱(三) 四、临床表现 精神易兴奋:联想和回忆增多且杂乱、感觉过敏。 精神易疲劳: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 情绪障碍:易激惹、烦恼、紧张。 紧张性疼痛:紧张性头痛、肢体肌肉酸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消化、循环、性功能等。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睡眠浅等。 继发性症状:继发性心理反应。 躯体不适 焦虑 植物神经紊乱 疑病症状 症状恶化 神经功能负担加重 神经症各论——神经衰弱(四)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具有导致大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的因素; 临床以精神易兴奋,易疲劳为特点,出现情绪不稳、烦恼、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 具有个性素质特点; 病程反复、迁延。症状可随情绪、睡眠及休息的情况而波动; 排除其它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 鉴别诊断 神经衰弱症状群 其它精神障碍 神经症各论——神经衰弱(五) 六、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消除病理过程,调整神经功能。 抗焦虑药物: 溴剂、催眠药物:兴奋症状—弱安定剂;衰弱症状—咖啡因、谷氨酸、维生素。 其它对症治疗:植物N功能紊乱—谷维素,焦虑—安定类。 中药治疗:归脾汤、附子理中汤 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物理疗法:平流电钙离子透入、共鸣火花、电按摩疗法。 其它疗法:针灸、耳针、推拿、太极拳等。 七、病程和预后 病程:病程以慢性迁延者居多,波动大,易反复。 预后:及时治疗,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消除病因,正确对待疾病,可达缓解或治愈。 癔 症 癔 症 一、描述性定义 癔病或歇斯底里(hysteria):指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 病程多反复迁延 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 二、流行病学资料 患病率:国外统计患病率为3~6‰。我国时点患病率为3.55‰,农村(2.09 ‰)高于城市(5.0 ‰)。 性别比:女>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