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名故事_14495
【淮川】淮川前身即浏阳城关镇。沿用古名“淮川镇”为淮川街道办事处,因域内有淮川河而名。
【集里】因集里桥得名。集里桥原名七里桥,因离浏阳城区七里路而得名,后谐音为集里桥。(感谢观云先生提供)
【荷花】相传,很久以前,南市街南郊住着一个草药郎中,名叫杨孝,对母亲十分孝顺。一次出诊,因抢救病人两天两夜,等治好病人,买一根他娘很害欢吃的莲藕回到家,他的娘已死在床上,乡邻帮他将娘安埋归山后,杨孝肩背三尺莲藕,跳进南市街街口清水塘里。乡亲们捞了他很多天一直没捞到,六月初六那天,塘中长出一朵鲜艳的荷花。乡邻为怀念他,将这块地方取名为“荷花”,将这口塘取名为“藕塘”。这口塘里生长的藕,比一般藕中间多一只眼,这只眼人们称为孝敬父母的“孝心眼”。
【关口】关口境内有一条泉塘河,流经水口山和高长尖之间,其地狭窄,有如险关隘口,因此取名关口。
【溪江】溪江因境内有一溪水,发源于棉花、道源山麓,名叫溪江,于炭棚流入大溪河。溪江因此得其名。
【古港】古港是因为原为浏阳重要港口之一,因历史悠久,故名古港。
【高坪】高坪集镇原在江边埠,距今龙泉井约1里。明末时因山洪暴发,全部冲毁。后来迁于现址。因此地高阔平坦,便取名高坪。高坪集镇为杨潭、石湾、船仓、高坪四地的经济中心。原来这四个地方各为乡的行政单位。现在合并为高坪镇。
【三口】三口又名三口塅,因地处大塅,四周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发源于北面高山的宝盖河、严坑河、小湘河流入塅中,汇合于南面的石泉,然后流入大溪河。“三口塅”就是以三道河口而得名。三口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苏区,二万多人口中,先后有354位烈士为革命献身。革命志士,一代名将饶子健、刘子奇、孔诚均诞生于此。
【沿溪】沿溪的地名来源于沿溪桥。沿溪桥始建于宋代,明清均有修葺,由原来的九拱改为七拱。原有桥碑,碑石上刻有“一轮明月,沿江千古照;九曲拱桥,溪水四时通。”桥名取对联中的“沿”和“溪”命名。
【官渡】元朝初年,官渡曾为浏阳县治,名曰:“居仁镇”,后名:“居陵镇”。相传元代有一骑马官吏,到此呼渡过河,因船夫行动迟缓,官吏一气之下,策马过河,故改名“马渡”。明代后改名“官渡”,并一直沿用至今。
【永和】相传永和原名奔埠市,或者般步市。宋末元初时,经历灾荒、瘟疫、兵燹,已无人烟。后来欧、柳、唐、卜四姓由长沙迁此,插草为标,将地名改为永和市,取永远和好之意,沿用至今。
【七宝山】七宝山乡位于浏阳市东部,因历史上盛产铅、铁、硼砂、青矾、胆矾、土磺、碱石等“七宝”而得名。
【达浒】达浒地名的来历是这样传下来的。相传在元朝以前,这里沿河两岸住着不少人家,世代以农业为主,有的兼营商业。河中有一踏水桥,沟通两岸。有时河水上涨,需踏水而过。后来,人们希望此地兴旺发达,加之大家都濒临水边(水边,浒的意思)而居,因此命名为“达浒”,沿用至今。
【大围山】大围山屹立于湘赣边界,周围300里。山的主峰七星岭为浏阳最高峰。根据清嘉庆一统志记载:大围山“岗峦围绕,盘踞三县,因名大围”。大围山镇因山而命名。中国革命史、毛泽东军事生涯,在大围山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秋收起义到家市会师,经历了白沙大捷、东门失利、上坪转兵的三部曲都在大围山。
【张坊】张坊古称洞溪市。明洪武年初,一支张姓移民自江西修水迁徙至此,繁衍生息,成为望族。至明永戊子年(1408),族中有叔、侄二人同登乡榜,特建青云坊以示表彰,就有张家坊之称。
【小河】因位于大围山东,七星岭下,是小溪河的中段,故称“小河”。
【澄潭江】澄潭江因境内澄潭江集镇居南川河畔有一深潭,河水澄澈,故名澄潭江。另外有一说法是:南川河,上从沿潭湾起,下至大瑶伍家洲潭,在澄潭江境内长35华里,共有28座潭,因潭多而得名冗潭江,河水长年澄清见底,清朝末年演变为澄潭江。1995年撤区并乡后,由原澄潭江、大圣、山下三个乡镇合并而成。
【中和】中和的云居山下,山谷内有一座雄伟的石拱桥,桥建好后,当时以儒家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意而取名中和桥,以象征和衷共济,万物欣荣。中和地名因此沿用桥名而来。
【文家市】相传明末清初,文姓聚居于此,开设店铺。后来,甘姓一族祖传自明初专供朱家皇室的茶油坊由山枣潭甘家湾搬至此处(以此专供茶油做的油饼,一直是大明王朝排位第四的祭祖贡品,即文家市油饼前身),甘家油坊1899年起名号为「万和正」,改供清朝皇室。因清初不太平,京城八旗兵每年农历十月初十派兵到此运专供皇室茶油回京赶过年祭天,因来时为空车,运输队伍趁机带来京城商品,在茶油坊附近(该处为文姓家的地盘)开卖赚外块,京城八旗兵在此停留十天,逐步形成十天固定圩场集市,该圩场保留至今,文家市由此得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