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教案_1444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课教案_14444

车辋镇中心小学 地 方 课 教 案 年 级:四 年 级 备课人:宋 高 松 第 一 课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教学目标: 1、把本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好这两句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词逐句地弄懂它们的意思。 难点: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学习内容 1、回忆上学期所学的内容 2、板书:治家格言 学生齐读,解释理解:格言、治家格言 出示内容: 第 一 课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自学,看谁能够读准读好这句话。 4、质疑问难,解决句中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解读:这是告诫子弟要知足,要认识到吃、穿、用都来之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时,昆山一带连年灾荒,不是旱灾,就是水涝,有一年还闹蝗灾。这两句正是柏庐先生忧民之心的体现,现今食堂的语录牌上经常引用。 二、合作学习 1、听故事 1955年5月,耀邦同志来河南检查共青团的工作。一天上午,他听完团省委负责同志汇报以后,和大家一起在团省委食堂吃饭。和许多团干部一样,吃的是中灶,午餐多是两荤两素加一碗清汤。 耀邦同志吃完饭离开餐桌,正从食堂往外走,六十多岁的老炊事员郑协志发现餐桌上有一块核桃大小的馒头块,便大声吆喝起来:“这是谁剩下的馒头?咋这样不爱惜粮食!” 一时众人停步,感到愕然。耀邦同志听到吆喝后转身回来,向郑师傅点头致意,带着歉意说:“我的饭量小,吃不下,不该扔下的。”说着拿起剩馒头吃了,并对大家说:“郑师傅有阶级觉悟,他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读后感受: 我读《治家格言》,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和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两者都告诉我们粮食的来之不易,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而“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觉得和宋代诗人张瑜的《蚕妇》都是告诉我们穿的、用的是来之不易的及其中所包含的种种艰辛,也是告戒我们后人要珍惜劳动成果。 2、读一读儿歌 大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 春天育苗有插秧,夏天还要地里忙。 我们吃饭要注意,不要乱洒米和汤。 ? 第二教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 指名背诵课文。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含义。 二、古诗赏析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1、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更有感情。 2、赛一赛,谁能够说出诗句的大概。 三、问题讨论: 说说你身边有没有浪费的现象?如果有,你是怎样进行劝阻?如何向你身边的人宣传勤俭节约的意义,大家一起来讨论。 四、实践活动: 1、开展“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学生调查问卷。 2、举例说明你认为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第 一 课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第 一 课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教学目标: 1、把本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好这两句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词逐句地弄懂它们的意思。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学习内容 1、回忆上学期所学的内容 2、板书:治家格言 学生齐读,解释理解:格言、治家格言 出示内容: 第 一 课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3、自学,看谁能够读准读好这句话。 4、质疑问难,解决句中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解读:一句写“勤”,一句写“谨”。清晨起来就要将庭院、台阶扫干净,里里外外要使它保整洁,这是“勤劳”的好习惯,也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日出而作、闻鸡起舞,都有一个“勤”字在。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能做到处事“谨慎”。 二、合作学习 1、听故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有个人叫陈蕃,年轻时独居一室,日夜攻读,欲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天,其父之友薛勤来访,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