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丙烯酰胺
一、丙烯酰胺:分子式:
HYPERLINK /doc/5395218.html \t /doc/_blank 丙烯酰胺为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易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本品易聚合和共聚;在酸碱环境中可水解成丙烯酸。
二、丙烯酰胺三个主要来源途径
1、直接从氨基酸生成丙烯酰胺。比如,天门冬酰胺(Asn)在受热之后,脱掉一个CO2和一个NH3,即可转化为丙烯酰胺。凡是富含天门冬酰胺的食物,都非常容易产生丙烯酰胺。比如土豆、麦类、玉米等都是富含天门冬酰胺的食品。
2、氨基酸和淀粉类食物中的微量小分子糖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丙烯酰胺。在食品中,只要是含淀粉的食品,一般都会同时含有一些蛋白质,比如所有的主食、所有的薯类、所有的淀粉豆类。不过,各种氨基酸合成丙烯酰胺的“能力”有所不同。其中还是以天门冬酰胺独???鳌头,其次是谷氨酰胺(Gln),再次是蛋氨酸(Met)和丙氨酸(Ala)等。淀粉倒是不产生丙烯酰胺,但淀粉分解产生的糖会产生丙烯酰胺,葡萄糖最有效,后面依次是果糖、乳糖和蔗糖。
3、脂肪和糖降解形成丙烯醛,然后和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结合,形成丙烯酰胺。凡是油炸的食品,都会发生油脂热氧化反应,而反应产物之一就是丙烯醛,它是一种挥发性小分子物质和油烟的味道有密切关系。油炸食品特别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这是理由之一。此外,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也能产生少量的醛类,其中包括丙烯醛。
4、食物中含氮化合物自身的反应。丙烯酰胺可通过食物中含氮化合物自身的反应,如水解,分子重排等作用形成,而不经过丙烯醛过程。一些小分子的有机酸如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等经过脱水等作用可形成丙烯酰胺。
三、丙烯酰胺的危害:
丙烯酰胺( acrylamide,ACR)是一种中等毒性的神经毒素,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对啮齿动物有致癌性,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为“可能人类致癌物”。它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与积累到一定剂量才发病,故急性中毒十分罕见,主要表现为迟发性毒作用,引起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丙烯酰胺对眼和皮肤也有一定的剌激作用。其发病多为亚急性,气候炎热时,发病率明显增高。
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 、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工序和粘合剂、纤维、药品、造纸、纺织等制造领域。职业和非职业接触人群广泛,随着聚丙烯酰胺的大量应用,暴露于丙烯酰胺单体的作业人员日益增多, 对暴露人员的健康危害日趋严重。
丙烯酰胺同时也是一种蓄积性神经毒物,可引起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作用,出现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病变 。神经毒性作用表现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大脑中学习、 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化。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试验和体内试验表明丙烯酰胺可能有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性。由于吸烟、食用一些油炸、焙烤食品和咖啡均会接触到丙烯酰胺,所以生活摄入也会成为丙烯酰胺职业人群中毒的危险因素。
丙烯酰胺不仅威胁着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 非职业人群同样遭受着丙烯酰胺慢性暴露所带来的威胁。近年来,随着高温烹饪食品( 如炸薯条、薯片 )、咖啡及化妆品的普及,普通人群接触丙烯酰胺的机会也不断增加 ,随着基层职业卫生工作的普及,企业用工环境的改善, 大多数丙烯酰胺作业场所的毒物暴露浓度不断降低,但低剂量长期接触的潜在危害依然存在, 终生暴露于丙烯酰胺环境中, 会增加职业人群和非职业人群神经毒性出现的可能性。
2002年4月24日,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 SNFA )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油炸或焙烤的淀粉类食品中发现较高含量的丙烯酰胺的检查结果, 这是首次从食品中检出高含量的丙烯酰胺。说明油炸食品是丙烯酰胺一个主要的暴露途径。
丙烯酰胺属中等毒性毒物, 大量密切接触可导致亚急性中毒, 更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其慢性毒性作用, 丙烯酰胺慢性中毒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而通过吸烟接触丙烯酰胺是丙烯酰胺慢性中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又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其中经消化道吸收最快,以皮肤接触中毒最常见。最新报道指出:丙烯酰胺毒性症状的特点取决于接触 ACR 的剂量、浓度和时间 。
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排入环境的丙烯酰胺基本上进入地面水体和地下水中,可以通过皮肤、 黏膜、 呼吸道和口腔被吸收,广泛分布在人的体液中,也能进入胚胎中,引起中毒。
临床表现
1、一般毒性:据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多的是通过职业接触而认识到丙烯酰胺的毒性。早期动物实验已经发现, 丙烯酰胺能经皮肤吸收出现红斑及皮损等症状。对长期职业接触丙烯酰胺的工人调查发现,危害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四肢乏力、体重减轻、手足多汗、四肢发麻、食欲不振、皮肤脱皮红斑,四肢远端触痛觉减退,累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VIP
- 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题分析暨202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讲座.pptx VIP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doc VIP
-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第一课时.pptx VIP
- GB∕T201_2015铝酸盐水泥.pdf
-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doc VIP
- 9宫格数独题(word可打印).doc VIP
- 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设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ocx
- 《钠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人教版1.pptx VIP
-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一)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