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I型板调板测量方案推荐
京沪客运专线
南方测绘
二零零九年二月
1 前言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浆调整层,铺设在现场摊铺的混凝土支承层或现场浇筑的具有滑动层的钢筋混凝土底座(桥梁)上的连续轨道板无砟轨道CRTSⅡ型
图 1 应用证明
图 2 施工验收现场
2 CRTS II(博格板)轨道板精调系统的精调方案
CRTSⅡ型板(博格板)精调的基础是:每块CRTSⅡ型板结构上具有10对在工厂经过精确打磨过的承轨槽;调板时控制点为相对精度能够达到平面0.2mm、高程0.1mm的基准点。全站仪架设在基准点上,通过测量安置在承轨槽上测量标架的棱镜,利用轨道板精调软件计算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进而进行调整,直到横向和高程达到相对板内误差0.3mm;板间误差0.4mm精度,完成轨道板的精调。如图2-1
图2-1:CRTSⅡ型板(博格板)精调示意图
3 系统组成
3.1测量部分
采用了世界上精度最高、稳定性好的高精度全站仪,如瑞士徕卡TCA2003、TCA1800、TCA1201,天宝S8等全站仪(图3-1),能够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精密加工的专用三角架用于放置全站仪和后视定向棱镜,强制对中消除测量误差(图3-2)。
图 3-1 高精度全站仪
图3-2 专用三角架
3.2工控部分
采用工业用级别的电脑来运行软件,具备可靠的野外作业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全球第一套用于无渣轨道CRTSⅡ型板调整的纯中文系统。
采用VC编写的控制软件,界面精美、实用,可随时检查全站仪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支持多任务处理,可以在不退出控制软件的情况下检查数据,或执行其它操作。温度传感器记录工作环境变化。专业数传电台用于全站仪和工控机间的数据通讯,达到无线遥控。
六个显示器实时显示被调整板的六个点位的实际调整量,方便操作工人调整.。
图3-2 数传电台、显示器、温度传感器
3.3附件部分
精密加工的检测标架,保证测量的精度和高速铁路全线测量的一致性,安装在标架上的精密倾斜传感器加快测量速度。特制精密小棱镜确保数据可靠性。整套系统可安置在测量工作小车上,方便移动测量作业。各种数据线,全部采用LEMO优质接插件连接。
图 3-3标 架
3.4 其它配件
3.5精调软件
3.6产品清单
工控机、软件 南方高速铁路精调仪 南方高速铁路精调系统软件 温度传感器 数据显示器 数传电台 各种电缆 标架 测量标架 测量标准标架 倾斜传感器 专用小棱镜 全站仪 三角架 定向棱镜 数传电台 4 测量实施
4.1 测量前准备
4.1.1 连接设备
1、接线盒和工控机等
图4-1工控机
图4-2 温度传感器 图4-3显示器
1) 将工业用计算机和接线盒固定装在运载系统上;
2) 分摆显示器;
3) 将标定的电缆插头插入接线盒相应的接口,并在运载系统上铺设相应终端;
4) 连接测量标架、显示器、工业用计算机、接线盒和电池。
2、作业前基础数据
图4-4 配置
图4-5 检核标架 图4-6 倾角传感器检校
1) 定义以下设置和输入:
数据文件夹;
控制点文件 – GRP;
轨道板数据文件夹 (*.FFC、 *.FFD);
记录文件夹(*.LOG, *.FFE);
定向方法。
2) 确定轨道板铺设方向和增量;
3) 检查棱镜设置;
4) 检校测量标架。
4.1.2调板
1、架设全站仪和定向棱镜
图4-7 全站仪、棱镜与三角架
每块轨道板上使用测量系统的作业步骤:
设站和定向的已知坐标需要事先输入备用。全站仪的定向在利用基准点作为定向点观测后,还必须参考前一块已铺设好的轨道板上的最后一对支点,以消除搭接错误。如果基准网有超常误差,如,因承载台的变形引起高度上的变化,必须将误差改正后测量,使得轨道板之间的连接,有很高的相对精度。
2、标架安放——放置在轨道板1、5、10号承轨台。
图4-8 安放标架
精调的前提是轨道板的中部是悬空的,即中部调节件要可以自由活动。
3、启动轨道板精调软件测量,根据偏差值调板
图4-9 根据显示软件调板
第一步,调整搭接端,将当前调整板和以调整好的板大体一致,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装置。
第二步,软件指挥全站仪观测轨道板的头、尾的水平、竖向位置,得出偏差数据进行精确调整。
第三步,通过全站仪对中部的棱镜进行测量,消除轨道板中部的弯曲误差。此出应仅有上下移动,没有平面移动。
最后一步,所有测量结束后,由组长决定是否要继续调整,成果是否满足了限差要求,满足后,对精调后数据进行存储。
成果记录做好后,转入下一轨道板的调整,重而复之。
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就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