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斋医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慎斋医案

望色切脉 察色无论四时,无论百病,总以带土色而有神气者为吉。 凡肝热者,左颊先赤,肺热者,右颊先赤,心热者,额先赤,脾热者,鼻先赤,肾热者,腮先赤。面有惨色者,寒,目下肿者,湿也。 第一望他神气色,语言轻重起和眠,弯体即知腰内苦,攒眉头痛与头眩,手不举兮肩背痛,步移艰苦脚间疼,手久按胸胸内痛,按中脐腹痛相连,好起不眠痰火热,贪眠虚冷使之然,面壁蜷身多是冷,仰身舒挺热相煎,身面目黄脾湿热,唇青面冷是阳虚。20170329014610497查询密码:741490 第二闻声清与浊,鉴他真语与狂言,声浊即知痰壅滞,声清寒内是真原,言语真诚非实热,狂言号叫热深坚,称神说鬼逾墙屋,胸膈停痰证号癫,更有频病相循久,声音忽失命归泉。 三问病患经几日,日间便利几番行,饮食多少宜冷热,更兼何味喜嫌分,饮食少通容易治,不进之时疗必难,喜冷定知心内热,好温必是脏中寒,便若赤黄知内热,便清定是冷相干。(炳章按∶上三节俱腐浅俗师之歌诀也。) 治病在看脉辨证,看脉之法,只在有神无神有力无力八字,识得神之有无,则其人之死生可辨;识得力之有无,则其证之虚实可知。既已知脉,合脉辨证,以证合脉,虚实死生,内伤外感,无不了然矣。如证虚脉无力者可补,证实脉无力者亦可补,证实脉有力者可泻,证虚脉有力者亦可泻,明乎虚实补泻之义,则思过半矣。又所谓有力无力,应补应泻,非独一经,须看何部有力,则泻何部,何部无力,则补何部。或因某部有力,以致某部无力者;或因某部无力,以致某部有力者;或有力无力,各自分经者,手下无不了然,胸中始有定见。故有力无力,为诊法要诀也。看脉须先识五脏平脉,金短木长火浮水沉,土则持重,各象五行脉要有胃气。胃气者,谷气,营气,卫气,真元之气,少阳生气,总谓胃气也。脉有敦阜之清之象者,真元之气也;脉有生动弦长而无亢厉之象者,少阳生气也。此数者皆胃气也,少一则胃气不足也。故看脉先看此数气,以定生死轻重,而预决死期,则以时令生克断之。倘脉少此数气之一,即为真病;不少此气,虽病弗药而安;此气已少,虽药弗救。辨此以为治脉有来因,不外虚实二字。欲知其风虚,只辨人迎气口二处,大小软润便知,如肝脉浮,当病风,而人迎不浮,非风证也。脾脉沉,当病湿,而气口不沉,非湿证也。凡看病外辨六气,内辨七情,内外只看人迎气口,故《内经》辨人迎气口,为千古心传。 脉要和缓中有充实圆满之气,即为有胃阳而无弊。如有一处硬馁,即别于阳,便是病矣。盖心肝脾肺肾,五脏皆阴,而其中则有胃阳之气,周流贯畅于其间,肝属木,木直而长,弦之象也,故其脉弦,弦而如长竿之梢,有软嫩和柔之气者,胃阳之气游行于中也。心属火,火之形浮散而起,故其脉洪,洪而有柔静之气充溢于中者,胃阳之气也。脾为湿土,而得冲和之气,舒徐不迫者,土之象也。故其脉缓缓而有轻顺和柔温浓之气者,胃阳之气足于中也。肾主水,水性下而不升,故有沉实下凝之象者,肾之脉也,沉中而有澄静收敛之气者,胃阳之气纳于中也。肺主金,金性润,润而有坚凝光明外现之象,故其气多浮,而轻浮中有润泽轻扬之气者,胃阳之充实也。盖五脏皆阴,非胃阳实之,则生意衰落。胃阳者,五谷之气,所以培养乎先天之真阳,而为一身四大五脏之生意者也。要乎哉!胃阳之关乎人命也。倘肝之胃阳不足,则肝气虚,虚则邪气凑之,除六气之外,别有五入,如心邪入则脉兼洪,洪则为木火俱焚之证,肺邪入则脉兼浮毛,其证多郁闷,盖肺主气,郁乎中而不下行也。脾邪入则脉兼缓,其证多痰郁胸满之候,盖湿入而成热也,多气塞于咽喉。肾邪入则脉兼沉石,其证多腰重胁痛,盖肾主水,水入而成寒郁也。其自为病,则为血虚火焚之类,此肝之阳气不足,当知其病而别之也。(阳气即胃阳之气也。)其五脏皆可以类推,知乎此则知补泻之道矣。如心之阳气不足,而或肝邪入之,则补心而泻肝。脾邪入之,则泻湿而宁心。肺邪入之,则理气而凉血。肾邪入之,则纳气而温心。盖肾主水主寒,故用温。肺主气,气郁则为火,故用凉。脾主湿,故逐湿而心宁,如茯苓补心汤之类也。但吾所言,乃一隅也,可即是而反之。总之,治病以回阳为本,乃要法也。但当别其虚实,在何脏何腑何经何络而已。(张东扶曰∶回阳者,回胃阳也。何脏无胃阳则治何脏,即上所言心之脾胃虚,肺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肾之脾胃虚,脾胃之脾胃虚,因其虚而调理之,即治病必先脾胃之说也。今人讲回阳,惟知以桂附热毒之品一概施治,是徒知药之阳而不知人身五脏之阳也,岂先生之所谓脉之关节处,只在分理阴阳,然须九等分别,方能不差。如寸部中仍分上、中、下,三部中仍分浮、中、沉三候。如上之上,心也,浮也。心有通经处。则脾与胃,上之中也,浮而稍沉者也。肾肝,上之下也,此其最沉者也。其详难尽,大约识得阴阳内外上下分属,便可悟脉法无如《内经》上在上,中在中,下在下,为一定。故因体而类推,如心肺居寸,居上浮也,则凡浮者,皆其气也,皆其用也。 脉者,非血非气,乃人之神也。神者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