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特征差异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经济学分析.pdf

“身份”特征差异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经济学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身份”特征差异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财贸研究2012.5 “身份特征差异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申瑜劫 孙剑平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根据雇佣要素的生产者均衡模型可得:准入管制下的非竞争性许可权收入份额远大于 普通居民竞争性供给要素收入份额,如出租车行业约为6:4,而银行业管制租份额更高。主要机理 是管制影响需求价格弹性,且更严格的管制降低了要素供给弹性,导致消费者支付高价、要素供给 者不得不接受低价。 关键词:许可权;要素收入;准入管制;租金 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与相关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计划经济、总体性社会以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整个社会是身份化的,甚至是 政治化的(毛寿龙,2009)。虽然较改革前的绝对国家垄断,1978年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呈逐步放松态 势,但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行政管制模式至今仍渗透在各个主要经济领域,而其中对于收入分配 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身份”(企业性质、许可权、劳动者的编制等)资格延续下来的。 探究中国收人分配公平性问题,“身份”资格是一个应该予以重视的分析视角。近年来,一些学者 已经在关注企业性质、行业的垄断性质、企业所属经济部门的重要性、企业所属预算层级、员工身份④等 各方面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其中一部分文献是基于近年来热议的要素收入份额展开讨论的,研究表明: 企业的性质和其垄断能力对劳动收人份额有显著的影响(白重恩等,2009),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对行 业收入差距产生交织影响(王军等,2005),而改革过程中资本要素地位的提高和劳动要素地位的下降 也是值得考虑的视角(卓勇良,2007;肖红叶等,2009)。与此同时,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发现,烟草、 管道运输、通讯、金融和保险等行业的收入的不断提高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罗楚亮 等,2007;陈钊等,2010),而这些行业的共同点则是均具有行政垄断的性质。还有学者指出,企业所属 的预算层级(部级、市级、区局级、城市公司和街道)越高,所属的经济部门(制造业、服务业、商业、教育 轨制”下体制内和体制外身份的不平等带来了收入差距(杨丹,2011),私营部门员工的政治身份与其收 入没有正面联系,但是在国营和集体部门,对收入的影响仍然存在(Zang,2002)。此外,有学者更是将 收入差距产生的矛头直指家庭背景、行政权力、户籍等难以改变的“身份”上来(陆铭,2011)。 虽然学者们从各个不同视角解释了改革过程中不同“身份”资格以及“身份”资格的变化对收入差 收稿日期:2012’02‘29 作者简介:申瑜劫(1985一),女,江苏吴江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孙剑平(1953一),男,江苏扬中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整体薪酬的教师和公务员薪酬比较研究”(09YJA630068)的资助。 ①据李实了解,中石油70%都是合同制的农民工。参见:“垄断行监高收入症结:分套房相当于发了100万”,2010年04月15目新 华网综合,http://news.xinhuanet.corn/fortune/2010—04/15/e一1235149.htmo 一68— 万方数据 距的影响,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则很少。在以要素收入份额为视角分析实际收入分配问题时,现有研 究仍旧采用“资本、劳动”两分法,普遍认为目前的不公平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本要素收入过高、劳 动要素收入过低造成的。就对照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劳动收入占GDP比重而言,现阶段中国劳动收 入比重是明显偏低的,但直接将这种状况发生的缘由归结为资本要素收入过高带来的,则过于笼统,其 掩盖了与要素提供者“身份”差异相关的,如特许准入管制下的垄断所形成的收入差距(垄断权的分布 对应于交易场景中同类要素持有者的不同身份),这使得中国现阶段有关收入公平问题的研究存在着 极大的盲区。 虽然现实中“身份”歧视的现象非常直观,但就“身份”特征本身及其如何影响要素收入差距仍有必 要从理论上予以拓展(罗长远等,2009)①,本文将由于“身份”原因所得的租金独立出来,同时考虑“身 份”租金、资本和劳动在收入中所占比重,以分析“身份”租金对劳动和资本收入的影响。图洛克(1989) 开创的寻租理论对本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