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學卓越計畫第三年8-1提升職業倫理與職業道德教育─「與孔子對話」系列第四場學術演講 從當代的閱讀理論之啟發論如何讀《論語》 如何讀《論語》--兼看錢賓四先生與《論語》 97/12/1815:00-16:30 通識中心教學大樓415許炎初老師 賓四先生言,《論語》乃聖人勉人為君子,以「吃緊為人」成德,而上達優入聖域之書。 《論語》記錄著孔子所以為「聖學」、「聖教」、「聖德」的「聖道」全體存有內容。細讀《論語》,孔子聖道至德之所以上下一致,始終一轍、至高至遠、至近至實、平易近人、圓滿無盡,盡可從《論語》中孔子之言、孔子之志、孔子之道、孔子之學、孔子之教、孔子之德所構成的全體人文的仁道世界中彰顯出來。 故賓四先生言,自西漢以來,《論語》不獨已成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與「深讀」之書,不獨餘中國,將來此書,亦應成為一部世界人類的人人必讀書。此賓四先生有言: 若使中國人,只要有讀中學的程度,每人到六十歲,都讀過論語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聖人之徒,那時的社會也會徹底變樣子。因此,我認為: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49-50) 你若要精讀深讀,仍該如此讀,把每一章各別分散開來,逐字逐句,用考據、訓詁、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會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64 今本賓四先生之說而分為以下諸點: (一)今讀人《論語》者,如能本此上述之心情,貴於油然興起志學於孔子之所志,學孔子之所學,此乃為讀《論語》中「學」的最大宗旨與最可貴之處。如此庶可以漸企乎有窺於聖道之幾希。 (二)而要如何能善體孔子之學與教之圓滿聖義,就不得不當從如何細求讀《論語》本文之本義中而推求之,而成就一種客觀而理想之境的「解經之學」。賓四先生有言讀《論語》: 貴能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橫梗著一番大道理、一項大題目在胸中,認為不值得如此細碎去理會。…….我們讀論語,也只一章一章地讀,能讀一章懂一章之義理,已很不差了。頁64 因此我的論語新解,逐章、逐句、逐字都要解,任何一字一句一章都不敢輕易放過。我作新解的用意,只在求能幫助讀者獲得些方便去瞭解論語本文,並不是要自創一說,或自成一家言。離開了論語原文,我的新解便更無少許剩餘的獨立價值可言,那便是我的成功,那便是我作《論語新解》時所要達到的一個理想境界。 如此逐章、逐句、逐字分讀,去瞭解論語本文,並不是要自創一說,或自成一家言,並又貴能「通體合讀」,如此反復沉潛論語本文,交互相發,而後各章之義旨,始可透悉無遺。賓四先生最常舉的例是欲識「仁」字的意義,有言不但要當「逐章分讀」,更要「通體合讀」,讀《論語》全書而反復沉潛,交互相發。 (三)《論語》中孔子論學論世論人,大多皆就人心實感上「具體」指點,而非「憑空」發論。賓四先生言,讀《論語》者首先當明白此義。有言《論語》中凡牽涉到具體人和事,即指涉著時間與空間所蘊含的一種複雜而曲折的歷史與文化視域,而孔子聖學與聖教的人格全體,即寓乎在各種具體差別的人事與所透顯的歷史視域中而顯;此即在此二者之間所交互的歷史關係視域中透顯。賓四先生深言孔子思想與精神的偉大之處,當從此處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與歷史視域中逐一地領略。也由於孔子的思想和義理,都扣緊在具體分殊的人事與歷史視域上而顯現。 論語中凡牽涉到具體人和事的,都有義理寓乎其間,都是孔子思想之著精神處。要懂得如此平舖用心,逐章逐句去讀論語之全部,才見孔子思想也有線索,有條理,有系統,有組織,只是其線索、條理、系統、組織與西方哲學有不同。p111 因此,賓四先生言讀《論語》當要懂知人(生平事蹟)論世(時代問題)之學,得平舖用心(意指一種虛心向學之主客交融的態度)與逐章逐句地反覆再三(意指一種類似詮釋學所主之循環理解方法)去閱讀《論語》的全部。合此態度與方法,循孔子下學而上達之教,如此才見孔子思想自有其線索與條理,自有其系統與組織之嚴密性。 錢賓四先生全集4-1:「孔子與論語」,頁111。 (四)賓四先生言,讀《論語》當善體「好古敏求」之旨。當知吾人雖生當兩千五百載之後,而我心之所實感,仍可與孔子當年有同感。人心大同,不為古今而殊,可於孔子之言,彌見其親切而有味。讀者必當從千古以下,人心同感、親切而有味之同然處,深體善求孔子之心意,也就是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乃可語夫「好古敏求」之旨。 孔子之所謂「古」,即是那些人文遺產,即當時社會一切人文現實,由於歷史演變而來者。而孔子之所求,則在這些現實人文中,來追求其本原與意義與價值。163-165 (五)再推而擴之,讀《論語》,當就進而可通之上下歷史全量而求其通常之義,以見其涵義的弘大而無礙。例如,讀《論語》,而於孔子以下歷史演進的實跡,如皆忽而不求,昧而不知,此又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测量培训课程.pptx
-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填写参考模板2024年.docx
- 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 练习.pptx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 2018.doc
- 做好客舱清洁前准备课件讲解.pptx
- 铁道信号论文-信号机维护与故障处理.doc
- ISO13485质量手册+全套程序文件.docx VIP
- 汽车机械维修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考试题库资料(高频300题).pdf
- 多维视角下梧州市普通高中体育生学训现状剖析与发展路径探索.docx
- 江南事业编招聘考试题历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总-综合应用能力(2010-202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