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血津液病证 自汗_盗汗_39992
中医内科学 第五节 自汗 盗汗 【概说】 一、概念 自汗、盗汗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不和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又作“汗证”。 自汗--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 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 盗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概说】 二、有关古代文献: 《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 《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概说】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 “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 【概说】 《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概说】 《医林改错》补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 《医林改错 ·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说:”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概说】 三、证候特征 1.主要表现:自汗表现为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盗汗表现为寐中汗出,醒后即止; 2.伴随症状:自汗常伴有气虚不固的症状;盗汗常伴有阴虚内热的症状; 3.无其他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概说】 四、与西医学的联系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 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自汗、盗汗,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西医的观点 西医的观点: 了解病史:出汗是局部的还是全身性的;汗液的颜色和气味;伴随的症状;合并的其他病症。 判断病因:重点考虑交感兴奋症候群----心功能减退、疼痛、低血糖、应激等。此外考虑是否与体温变化、血压变化、情绪变化以及进食有关。 全身性出汗----生理性与病理性 生理性:如在高温环境、强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 病理性: 1、系统性疾病:甲亢、糖尿病、低血糖症、结核、全身播散性红斑狼疮、风湿热、急性心力衰竭、休克及晕厥等。 2、神经系统病变:PD、脊髓灰白质炎、狂犬病的前驱期等。 3、药物、食物刺激和中毒:如服用毛果芸香碱过量、某些化学物(汞、铅、有机磷)中毒等。 4、血压改变等。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久病体虚: 2.情志不调: 3.嗜食辛辣: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二、病机 1.阴阳偏盛偏衰,腠理不固,营卫失和, 津液外泄为汗。 2.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虚多实少,自 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虚实之间 可兼见或相互转化 。 3.自汗日久可伤阴,盗汗久延则伤阳,以 致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候。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主要表现: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2.伴随症状:自汗常伴有气虚不固的症状;盗汗常伴有阴虚内热的症状。 3.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 【相关检查】 血沉,风湿全套。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排查:甲状腺摄131碘试验、甲状腺显像、TT3、TT4、FT3、FT4、TSH检查与基础代谢率检查[(BMR=脉搏+脉压-111),正常范围±15%]。 结核等疾病的排查:胸部X线,痰涂片检查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自汗、盗汗应着重与脱汗、战汗、黄汗相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自汗、盗汗 2.辨阴阳虚实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虚证--治以益气、养阴、补血、 调和营卫; 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 1.肺卫不固证 主症: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 半身、某一局部出汗。 兼症: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 舌脉:脉细弱,苔薄白。 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睥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少佐防风走表散邪,且助黄芪固表。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固表敛汗。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益气固摄。兼有阴虚,而见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 【辨证论治】 2.心血不足证 主症:自汗或盗汗。 兼症: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 舌脉: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血养心。 代表方:归脾汤。 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睥,当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