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篇看卡夫卡作品风格和内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开篇看卡夫卡作品风格和内蕴

从开篇看卡夫卡作品风格和内蕴   [摘要]卡夫卡的作品具有典型的表现主义风格,他的作品开篇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卡夫卡对抒情、概括似乎没有什么兴趣,但对陈述性话语有着极强的爱好。这一点从他作品冷峻陈述的开篇就可以感受到。笔者通过分析作品的开篇,探究卡夫卡作品的风格以及由开篇延伸的意义内涵。 [关键词]卡夫卡;小说创作;表现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4-0060-02 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别开生面的创作手法,令20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他的文笔客观冷峻,想象奇诡,作品充满了荒诞性与多义性。其作品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有着深刻的见解与分析。卡夫卡的作品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他不喜用修饰的语言,对抒情、概括也没有什么兴趣,但对陈述性话语有着极强的爱好。卡夫卡的这一风格从他别具特色的作品开端即可感知。 一、当下的状态与符号化的人物 与很多作家不同,卡夫卡的开篇不擅长抒情修饰,也不擅长交代背景。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时空、人物、原因的兴趣。我们在他的作品开头中,看不到类似《双城记》中眼花缭乱、宏伟壮丽的修饰,看不到像《百年孤独》的开篇中表现出来的对时间深沉的思考,也看不到像《包法利夫人》开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物的细致描绘。卡夫卡作品的开篇永远很简单,他总是没有感情地、以冷静的旁观者的态度陈述着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表现这些人物的痛苦与无奈。在他笔下,客观冷峻的陈述是他一贯的表达方式。 卡夫卡作品唯一的时间其实就是当下。这一点在卡夫卡式的开篇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卡夫卡的开篇一般不提及时间,而是“非常突兀地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沉闷压抑的情景”①:“我把洞修成了,看样子还挺成功”(《地洞》);“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变形记》);“我陷入极大的窘境:我必须立刻启程到十里之外的一个村子看望一位重病人,但狂风大雪阻塞了我和他之间的茫茫原野”(《乡村医生》);“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②(《煤桶骑士》)。在这类小说开篇,你没法从作者笔下找出原因,卡夫卡也无意引导作者去关注它。事件被定格在当下,过往被全盘掩盖了。卡夫卡的小说有时会说到未来,但是不同于其他作品,未来并不意味着希望或者失望的到来,事件的转折与解决,未来的时间仅仅意味着死亡或者最初状态的不断重复与毫无变更。在《法的门前》里,一个农村的男人想要进入到法律的门里,但是看守员却始终阻住他进入。于是,他一面不断地拿金钱物质去讨好这个看守员,一面又把一生的时间都放在等候大门敞开的那一刻。他面对的一天一天不过是第一天看守员不让他进入的延续。我们看到,在卡夫卡笔下,时间变得抽象、模糊,它不成为一个具体的时间,它展现的只是当下的一种状态。但这种当下却是超越任何一个具体时代的。 卡夫卡笔下的这种时间概念对于他的整个作品具有某种深意。在卡夫卡小说的开头中,你会常常看到,在一个令人不知所措的险恶环境里,《城堡》与《乡村医生》中大雪纷飞的夜晚,一个小人物突然出现了,而这一切事物却不被追溯任何原因,这就使得这种被描述的境况令人感到无端的突然性。然而正是这种开头使我们意识卡夫卡作品表现出来的一种突如其来的命运。卡夫卡笔下的这种命运观与古希腊的神话、悲剧表现出的命运观不同。古希腊作家认为,命运往往带有宿命论的观点,他们眼里的命运是必然的,有因果联系的。俄狄浦斯的命运不是空穴来风,是由于其父辈一代的纠葛所带给他的诅咒,而他自己犯下的乱伦的错误也将给他儿子们的命运带上诅咒。而命运观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那里销声匿迹了。在他们观点里,是社会问题、性格导致人的悲剧而不是命运。而且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认为,事情的起源是有前因后果的,因而他们热衷于追溯过去,考察现在,展望未来,他们研究社会、批判社会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这种对逻辑的严密追求,对未来的自信使得这类作家的长篇小说常常表现出一种史诗般宏大壮丽的风格。然而卡夫卡相信命运,但并不承认宿命论,他相信命运对人的作用是一种毫无因果关系的突袭,他相信命运的偶然性。因而在卡夫卡那里,命运观便呈现出一种生命的荒诞性。在毫无原因、毫无线索可寻的状态下,人被置于一个无法选择的境地。人生活在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受到命运的诅咒,人生活在世上,就是一出悲剧。 另一方面,卡夫卡作品一开篇就喜欢呈现人物,而且这些人物都是符号化的。他笔下的小人物,从乡村医生、土地测量员到公司职员突然从作品中出现。但是我们发现,他们“不存在性格发展,也不存在立体的、多侧面的性格展示,人物性格从一而终”,③几乎所有的员的性格在每部作品中都是一致的,《城堡》里的K和《变形记》里的格里高在个性上就没有太大的差异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