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破产法破与立的价值适用分析-卓纬律师事务所
破产法 “破与立”的价值适用分析
作者 :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 张思明
(1.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2 ;2.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
一提起“破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公司倒闭、职工失业、债主堵门逼债……,
在我国的《企业破产法》中,破产和解、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并列为三大破产程序,
人们通常所说的“破产”往往指向“破产清算”这一狭义上的概念理解。和解与重整
程序属于破产预防制度,尤其是重整制度在挽救债务人方面具有突出的效用,是预防
破产最为有力的制度,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均通过美国破产法中
第 11 章的重整程序获得了更生。本文以破产法的立法理念为出发点,探讨了破产法
“破与立”的适用价值,并对影响“破与立”价值适用的因素作进一步剖析。该文有
利于使我们转变“破产思维”,树立正确的债务人“破产观”。
摘 要 :破产法是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与完善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新破产法实施以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
统筹债务人企业淘汰和企业再生两个进程,着眼于破产清算下债权人利益的公平受
偿,对于规范市场主体依法退市、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各种
因素的影响,目前破产法的实施效果并不太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调整功
能。笔者认为,应该从破与立两个方面来正确认识破产法的社会调整功能,一方面充
分发挥优胜劣汰机制,使得在市场中积重难返的企业依法退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破
产保护机制,对濒临破产而又有挽救希望的企业予以重整,使其获得更生的机会。
1
关键词:破产法;破与立;破产原因;破产重整
2013 年 11 月 12 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
度。”破产法具有优胜劣汰的市场调节功能,内蕴着“有破有立”的双重价值观,一
方面,使得积重难返的企业趋向破产,依法退市;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发生破产原因
而又有挽救希望的企业给予重整,使其获得重生。目前,破产法实施的障碍除了立法
本身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破产法适用价值的误解。
一、影响“破与立”价值适用的法律因素分析
破产法第 1 条规定:“为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
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这反映出破产法的立
法宗旨贯彻的是市场经济理念。破产法的贯彻施行能够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由于我们缺乏正确的破与立的观念,我国的目前企
业破产率远低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阻碍破产法“破与立”价值适用的法律因
素
(一)阻碍“破”之价值适用的法律因素
2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企业经营也是不景气,但表面上看还挺好,没有太
多的破产现象发生,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目前我国的企业退出市场机制较为混乱,很
多企业自生自灭。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一个企业出现困境需要退出市场应该是
这样的程序:资可抵债的,清算退出市场、注销登记;资不抵债的,应该通过破产程
序有秩序地退出市场。出现“该破不破”的混乱局面,除了社会层面的阻碍因素之
外,还存在立法本身的阻碍因素。破产法权威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王欣新教
授指出,现行立法对破产申请与受理的规定不够明确,如对破产原因特别是债权人申
请破产的原因无具体规定,缺少可操作性,案件受理程序不够严谨、健全,缺少上级
法院的法律监督程序等,这为一些法院不依法受理破产案件提供了操作空间。破产法
第 2 条第 1 款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
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该条规定存在立法上的缺陷,如
可以理解为两种情况:一是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于清偿全部债
务;二是债务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这种理解是不符合立法本意的,因为司法实践中
单独判断“债务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是比较困难的,缺乏可操作性,必须与“不能
清偿到期债务”连在一起适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盘锦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报告.DOC
- 盛华阳光财务管理制度-平罗天河湾盛华阳光生态产业园.DOC
- 盛维网络视频会议入会指引.DOC
- 盟数科技电视墙操作文档-广州盟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OC
- 目录引言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土地利用现状.DOC
- 目标定位仿生复眼视觉系统成像位置计算-红外与激光工程.PDF
- 盛钢桶预热用蓄热式燃烧器技术.PDF
- 盱眙凹凸棒石黏土资源高效加工科技先导型-中国凹凸棒石粘土网.DOC
- 直尺JIS规格.PDF
- 目镜与物镜目镜放大倍数.PPT
- 2025年中国楼宇门数据监测报告.docx
- 2025年综合类-中级房地产经济-第十二章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合辑.docx
- 2025年中国90°外螺纹弯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卷边筒数据监测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超细银包铜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单路VGA双绞线音视频发送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打印标签铜版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拼装式小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中国船舶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2025-2028版.docx
- 2025年中国防水纸箱数据监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