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二单元_21911
古代汉语教案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
第二单元
文 选
臯陶謨 《尚書》
【尚書介紹】 《尚書》,儒家經典著作,保存了虞、夏、商、周時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傳由孔子選編而成。“尚”即“上”,指上古。西漢時期,《尚書》有兩種傳本:一種由秦博士伏生傳授,共二十九篇(或说为二十八篇,是将其中的《顾命》《康王之诰》合为一篇计)因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故稱今文《尚書》;另一種是漢武帝末年在孔子的舊宅壁中發現的,共四十九篇(据《汉书·艺文志》),由孔子的十一代孫孔安國獻給朝廷,其中二十九篇與伏生的傳本基本相同,因用戰國時期的古文字寫成,故稱古文《尚書》。西晉永嘉之亂(西元311年)後,今、古文《尚書》相繼失傳。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向朝廷獻出古文《尚書》五十八篇,一般稱作《孔傳古文尚書》,後收入《十三經注疏》。其中三十三篇的內容與伏生傳本基本相同,多出的二十五篇叫做“晚書”。經宋代以來特別是清代學者的研究,學界一致認為《孔傳古文尚書》中有三十三篇確屬伏生所傳,另外二十五篇則是後人的偽作,稱作《偽古文尚書》。
《尚書》集中反映了上古帝王的統治思想和經驗,歷代封建統治者多將它作為統治人民的教科書,但其文字比較難懂,所謂“詰屈聱牙”。古代注釋家為閱讀《尚書》作了許多工作,最早為《尚書》作注的學者是孔安國,其注稱作《傳》。唐時孔穎達在孔氏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尚書》作了注,其注稱作《正義》。唐以後的注本主要有清人孫星衍的《尚書今古文注疏》等。
【題解】本文時是臯陶臯陶,〇之後是本书編者的《注》。
曰若稽古①。臯陶(yáo)曰:“允迪厥德,謨(mó)明弼諧②。”禹曰:“俞,如何③?”臯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④。惇(dūn)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遠在茲⑤。”禹拜昌言曰:“俞⑥!”
【注 釋】
①亦順考古道以言之。夫典、謨,聖帝所以立治之本,皆師法古道以成不易之則。○曰若:句首語氣詞,可譯為“關於”“至於”,或不譯,又寫作“越若、粵若”等。 稽古:考察古代。
②迪:蹈。厥:其也。其:古人也。言人君當信蹈行古人之德,謀廣聰明以輔諧其政。○臯陶傳說爲:謀略。弼:輔佐,這裏指大臣。諧:團結。
③然其言,問所以行。○禹:即大禹,舜的大臣。俞:《史記·夏本紀》引作“然”,表應答的歎詞。
④歎美之重也。慎修其身,思爲長久之道。○都:歎詞,表肯定,可譯為“應該如此”。
⑤言慎修其身,厚次敘九族,則衆庶皆明其教,而自勉勵翼戴上命,近可推而遠者,在此道。○惇敘三句:使九族真正合乎等級順序,大家都明確勤勉效命的職責,這樣可以由近及遠地治理天下。惇,敦厚。敘:《夏本紀》引作“序”。九族: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孫、曾孫、玄孫九代古時合稱九族。庶:衆。翼:輔佐。邇可句:《夏本紀》作“近可遠在已” 。
⑥以臯陶言爲當,故拜受而然之。○昌:《夏本紀》引作“美”。
臯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①。”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②。知人則哲,能官人③。安民則惠,黎民懷之④。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huāndōu)⑤?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⑥?”
【注 釋】
歎修身親親之道在知人所信任,在能安民。○人:指官員。
②言帝堯亦以知人安民爲難,故曰:“吁!”○吁:嘆詞,可譯為“對啊”。咸若是:都感覺是這樣。時,通“是”,代詞。惟:連詞,可譯為“即使是”。
③哲:智也。無所不知,故能官人。○能官人:善於任用人。
④惠:愛也。愛則民歸之。
⑤佞人亂真,堯憂其敗政,故流放之。○驩兜:或作“讙兜”,堯時的奸臣,四凶之一,後被放逐到崇山(今廣西境內)。
⑥孔:甚也。巧言:靜言庸違。令色:象恭滔天。禹言有苗、驩兜之徒甚佞如此,堯畏其亂政,故遷放之。○何:何愁。遷:流放。有苗:即三苗,堯舜時代我國南方的部落名,被舜遷到三危(在今甘肅敦煌一帶)。令色:偽善、諂媚的臉色。令,美善。孔:非常。壬:奸佞。
臯陶曰:“都!亦行有九德①。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②。”禹曰:“何?”③臯陶曰:“寬而栗④,柔而立⑤,願而恭⑥,亂而敬⑦,擾而毅⑧,直而溫⑨,簡而廉⑩,剛而塞,彊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注 釋】
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僞則可知。○亦:通“跡”,考察。行:行為。九德:詳下。
②載:行。采:事也。稱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爲驗。○亦言:義約為“經考察”。載采采:《史記·夏本紀》作“始事事”。 載,開始,開始做。
③問九德品例。何:(九德)是哪些?
④性寬弘而能莊栗。○栗:謹慎嚴肅。
⑤和柔而能立事。
⑥愨(què)願而恭恪。○願:忠誠。恭:謙恭。
⑦亂:治也。有治而能謹敬。〇亂:“亂”有“治”義,此處義為“善於治理”。
⑧擾:順也。致果爲毅。○擾:順服。。
⑨行正直而氣溫和。
⑩性簡大而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