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高考研讨会汇报.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淮北高考研讨会汇报

①课程要求——公民必备 高考要求——能进入高校学习必备的智慧 ②难度 0.5~0.6为区分考生的最佳值 ③稳中有变,有新意,保持题型、难度、赋分等基本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稳(考纲“稳定”、连续性、稳定性、目标要求、分值比例、 题型结构) 新(试题“保鲜”、原创性、有变化、有新意、选材及设问角度新) 8、试题中素材和信息的获得 来源于真实情境 来源于地图、图表形式 来源于教材之外 来源于国家公开的真实材料 来源于组合材料 来源于科学探究的成熟结论 9、别过分追求试题背后的能力或理念 ?? 在所有的试题解读中,感觉这是个最玄的东西,特别是试题背后理念的问题。我们与其花那么时间去追求这个,还不如研究研究这试题与以前的同类高考题相比有没有创新、有没有什么命题技巧之类的东西在里面。 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 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要求理解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排序。排序类选择题主要考查考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和空 环境保护:难度不大、融入必修内容,单独成题可能性不大 2009年(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10分) 2010年(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分布,影响) 2011年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分布,措施) 2012年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措施) 因为二者的共同点在于: 影响的因素多 交叉点多 承载的考点多 素材多 能显著提高专业素质 能不断了解学科发展 能准确把握高考动态 能自然形成教、学契合 能自觉关注社会变化 2012安徽试题分析 选择题 试题序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23 4.0 2.86 0.71 1.81 0.25 24 4.0 3.76 0.94 0.95 0.29 25 4.0 2.79 0.70 1.84 0.20 26 4.0 2.76 0.69 1.85 0.34 27 4.0 2.37 0.59 1.97 0.40 28 4.0 2.78 0.69 1.84 0.31 29 4.0 2.54 0.63 1.93 0.33 30 4.0 1.63 0.41 1.96 0.09 31 4.0 2.40 0.60 1.96 0.18 32 4.0 1.78 0.45 1.99 0.24 33 4.0 2.12 0.53 2.00 0.29 非选择题 题序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34 32.0 16.83 0.53 4.85 0.30 35 24.0 10.48 0.44 3.93 0.28 三、关于后期复习和学生备考 (一)从考试说明看复习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二)从课堂教学看复习 最大化的备课 最小化的授课 最优化的测评 1. 过程是力求公平的 2. 标准是基本到位的 3. 给分是相对宽松的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点轻句   2.重对轻错   3.重条理轻泛谈   4.重用术语轻感悟 (三)从高考阅卷看复习 学生的成绩从何而来? 是根据学生书写的答案评判而来,就是阅卷者拿评分标准来衡量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和正确度。 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生的答案越接近或吻合标准答案得到的分数越高,因而有必要研究一下标准答案的特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方法,回答出“标准答案”。 * 我们教师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但忽视对答案的组织表达,在课堂上不时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在回答问题时,当学生能表达一个大概的意思之时,教师即认为学生已理解和掌握,示意学生坐下;教师在表达一个问题时,往往表达的是一个“中心思想”或“主要意思”,而缺乏一种严谨的表述;当教师在改卷时,面对学生混乱的表述,总是怀有一种“慈悲”情怀,想方设法给学生一点分数。这些“宽容”结果是学生在表达上养成了随意的习惯,终而在高考中失分连连。 * 因而,在平时教师必须要具有严谨表达的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