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教学课件
(3)严禁宦官参政。虽有李莲英 出阅海军之事,但总体看清未出 现宦官参政现象。 2、中央行政机关 仍沿明制,中央行政管理机关为 六部,监察机关为都察院。 3、地方行政机关 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四 级。明时派遣的总督巡抚已为固定 省级长官。 4、其它机关 (1)特别行政区:顺天府辖京畿州县,府尹正三品;应天府设于盛京,府尹为满缺正三品。 (2)理藩院管理蒙、回、藏少数 民族事务。 (3)内务府掌管皇帝衣食住行。 (4)宗人府管理皇族事务。 (二)物权 1、永佃权:交租以永远佃种所有 人田地之权利。永佃权人(皮主) 永久占有、使用、收益所佃土地, 拥有田面(田皮)所有权;所有权 人(骨主 )拥有田底(田骨)权。 2、典权 典卖田宅首次入律:《大明律》 (三)婚姻家庭继承 婚姻家庭依旧制,但奸生子法律地 位提高-继承权上升。 五、经济法律 “一条鞭法”: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税制,将田赋、徭役、杂税折成银两,役银依人丁和田亩多寡分摊于田亩-终结“三佂”(粟、役、帛)体系,完成了由对人税向对物税的转化。 六、刑事法律 (一)扩大反逆罪的株连范围 (二)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交结, 增设“奸党”罪 (三)以严刑纠治思想言论 (四)整饬吏治,严惩贪官 (五)刑法原则新发展:刑法溯及 既往;化外人犯罪一律属地管辖。 (六)违反礼教罪处刑有所减轻 (七)法定刑与法外刑结合 (1)充军:“终身”、“永远”。 (2)廷杖:午门前对大臣施杖刑。 (3)夷族、凌迟、刖足、刺字、枷号(羞辱刑)等成为常用刑罚。 七、司法制度 (一)特点概述 明朝专制主义极端发展对司法制 度的影响极为深远,突出表现为 宦官组织和皇帝亲军直接参与缉 捕审判,这是历代所没有的。 (二)司法机关与管辖 1、“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最高审级,但大案判决须皇帝批准。 2、大理寺唐宋时是审判机关,明代 则不负责审判,专掌复核;审判归 刑部。 3、“三司会审”:明时,凡大狱重囚,均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联合审,史称“三司会审”。 4、“厂”、“卫”本非司法机关,但被皇帝赋予巡察缉捕、专理诏狱之权。 5、地方由知府、知县掌管司法。 (三)审判制度 1、会审(包括三司会审和九卿会 审):由三法司或九卿会同审问 大案、疑案。 2、圆审:凡地方上报大案疑案或 经二审罪犯仍不服判决者,由六部 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通政 使九卿联合审判,报奏皇帝裁决。 3、朝审:三法司会同有关公、 侯、伯爵等,在每年霜降后对全国上报的死刑案件重新审理。清代的秋审、朝审皆渊源于此。 4、大审:即宦官会审,由皇帝 命司礼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长官 在大理寺审理积案。大审不仅在 京举行,而且到外地会同御史录 囚。大审中遇到疑难案件时,必 须具疏上奏,由皇帝决定。 第十二章 清朝法制(上) (1644年——1840年) 一、后金法制概述 (一)满洲兴起与建国 1、女真历史可上溯至前11世纪西周 肃慎;15-16世纪,以建州女真为核 心,聚集“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并融合其统治区内部分汉、蒙、朝鲜居民而形成“满洲”族。 2、1616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 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1625年,迁都盛京(沈阳)。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即位,改国号 “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洲” (1911年后改称“满族”)。 (二)皇太极“参汉酌金” “参汉”-援用明朝典章制度;“酌金”-酌取满族固有习惯法。 (三)立法活动及特点 1、立法活动:皇太极时期《崇德 会典》。 2、特点 (1)保留某些氏族习惯法,如殉 葬、血亲复仇等。 (2)国法家法不分。 “八王共治”向帝权独尊过渡。 (3)渗入汉民族法律意识。 (4)军律占有重要地位。 (四)司法制度 1、司法审级以牛录为最低审级, 上设理政听讼五大臣,再上贝勒 大臣组成最高司法机关。 2、满族传统在审判中的体现 (1)鞫讯下人,家主参与。 (2)疑案令其誓于神。 (3)断事公议。 二、“参汉酌金”的立法与律学 (一) “参汉酌金”的主要成果- 《大清律例》 1、1646制定《大清律附例》,是 清首部成文法典-明律翻版。 2、1740年乾隆颁布《大清律例》-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集 历代封建法典之大成。 《大清律例》分名例、吏、户、礼、 兵、刑、工7律30篇,47卷,30门, 436条,附例1049条。作为一部定型 化法典即“祖宗成法”,《大清律例》律文自乾隆5年(1740)后就不再修改,只用新增例来弥补律文的不足。 3、《大清律例》与《大明律》 的结构形式比较 (1)相同:名例、吏、户、礼、 兵、刑、工7律。 (2)不同:①明律30卷,460条; 清律47卷,436条。② 明律后附 《钦定律诰》147条;清律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