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的影像学表现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部的影像学表现课件

颈部 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密度或信号不均匀 常有出血、囊变和钙化,多不均匀强化 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 多见于30-40岁成人,是咽、颈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颈部侧方肿物,舌下神经鞘瘤可表现是声音嘶哑、吞咽障碍,一侧舌肌显著萎缩 影像学表现 颈动脉鞘区,血管分离移位(鞘内病变) 囊性或实质性占位,类圆形。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坏死和囊变。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囊变时T2WI信号明显增高。 实体成份为轻-中强化,囊变无强化 颈交感神经丛肿肿瘤位于颈后三角区。 颈动脉间隙定位分析 鞘内神经 IX舌咽N  XI副N  XII舌下N X迷走N 鞘外神经 颈交感神经丛 淋巴结增大:血管内前或内后移位,迷走N肿瘤:颈动静脉分离移位,交感N肿瘤:血管整体前移,颈动脉体瘤:颈内与颈外动脉分离移位 颈部恶性肿瘤中20%为原发肿瘤,80%为转移性, 转移瘤80%来源于头颈部,大多为鳞癌,且多分布于颈内静脉区、胸锁乳突肌周围淋巴结 转移瘤20%来源于胸腹部肿瘤,以腺癌居多,多位于锁骨上区 淋巴转移瘤 病理要点 颈侧区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 质硬、无痛、多发、结节较固定 多数病人可查见原发肿瘤病灶 临床特点 部位:淋巴结分布区 单发或多中心大小不等肿块影。边缘清楚或不清楚。结节状或分叶状 ,轻度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可不规则环形强化 可侵犯颈静脉致癌栓,或侵犯其他结构 影像学表现 诊断标准 直径1.5mm      有转移 直径1.0mm        正常 直径1.5mm且1.0mm   可疑 原发性淋巴瘤 病理与临床 为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分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青年人颈部淋巴结增大病因之一 一侧或两侧、多发散在分布,或伴有其它部位淋巴结增大,肝脾增大 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消瘦等症状 单侧或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 肿块常较大,病灶可融合成团块 呈略低密度,增强病灶轻度强化 影像学表现 诊断与鉴别 影像学检查仅提示淋巴结增大数目与范围 确诊需结合临床,必要时穿刺活检 鉴别与淋巴结转移瘤和淋巴结核(体积小、环形强化) 三 颈动脉鞘内病变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位于间隙内。 血管性病变(颈动脉体瘤,颈总动脉分叉处) 病例分析3 定位:颈外侧区,颈动脉鞘内,约舌骨水平 影像特征: 可疑诊断 实质性肿块,明显强化,周围血管位于病灶内, 定性诊断 CTA示颈内外动脉分离移位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 也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的一种,多见于青壮年 动脉体瘤一般位于颈动脉分叉部,多为良性,其组织结构为非嗜铬性神经节组织 临床上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物,少数压迫肿块进可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搏减慢 诊断主要依靠血管造影 病理与临床 颈动脉鞘区颈动脉分叉(约舌骨水平以上) 实质性肿块: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CT为实性密度,MRI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部分可见管瘤流空影。 增强后肿瘤动脉样强化 CTA示颈内与颈外动脉之间的距离呈杯口样扩大,伴血管受压变细以及不同程度的移位 影像学表现 动脉间隙软组织肿块,明显血管性强化(怀疑为本病) CTA或DSA示颈内与颈外动脉之间的距离呈杯口样扩大(考虑为本病) 鉴别于神经鞘瘤,血管瘤 诊断与鉴别 病例分析4 定位:颈外侧区,颈动脉间隙内 良性肿块:低密度,分界清楚,轻度强化 定性诊断:血管位于病灶外,呈分离移位改变 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类型: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部位:来自于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干及颈交感神经丛 病理: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组织学上不同,CT上不能鉴别,神经鞘瘤囊变与钙化多见,囊壁厚,少血管 病理特点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临床表现为颈外侧区囊性肿物,表现光滑、界线清楚,合并感染时突然增大 临床表现 位置:下颌角下方至舌骨水平的颈外侧区 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囊液不强化,囊壁薄而稍强化。CT示低密度,MRI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感染时囊壁增厚、囊液密度增高, T1WI信号增加。 较大时周围结构受压移位 影像学表现 诊断要点 儿童或青少年,颈外侧区囊性包块 颈前外侧,下颌角下方至舌骨水平,囊性占位性病变 对有瘘管形成、囊肿较小时,常需瘘管造影 病例分析 颈前中线舌骨附近 囊性占位性病变 甲状舌骨囊肿 甲状舌骨囊肿或瘘管 在胚胎第二周末咽底部奇结节出现一内胚层增厚区,形成甲状舌管。此后此管实心化,变为舌甲道  正常时舌甲道退行消失,仅在舌根部遗留一舌盲孔 此病为胚胎期甲状舌管的残留可演变为囊肿。此管全部或部分开放可形成瘘管 发生于舌骨附近(舌骨上为1/4,舌骨下为3/4) 病理与组织发生 儿童症状不明显、多在青少年出现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舌或颈部有压迫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