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钱币介绍
银票,即南宋以后用来代替银两通行的纸币。最初为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发行,面额有一钱和半钱两种(当时四钱折合一千文)。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发行的“至大银钞”和清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的“户部官票”,都是一种银票。清代,银票是由钱庄、官银钱号局、当铺和少数银行发行。 BACK 综如上述,我国古代钱币经历了一个漫长演变的过程,在贝币、金属币和纸币交替发展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秦的贝币、秦朝的半两、汉代的五铢、唐代的通宝、宋代的交子、元代的元宝、清代的银元等具体钱币形式。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钱币做为特殊的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来进行商品交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息息相关。 BACK 刊号:ISSN 201604 主编: 刘乐奇,杨 依琳,周群,韦佳乐,梁何永 编委: 刘乐奇,杨 依琳,周群,韦佳乐,梁何永 出版单位:初二(4)班第五小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4月13日 古钱币是指古代金属的铸币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古钱包括先秦时期的各类铸币和秦汉以后的各类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国初年。事实上先秦时期的实物货币,譬如夏商时代的海贝,以及仿制的贝化(货);金属称量货币,譬如西周时代的青铜块等等,也都包括在古币的范畴之内。 BACK BACK 我国古代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 的经济交往,是以物易物。 从商代开始,人们为了方便和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开始用贝壳来进行商品交换。因为海贝产于海洋、来之不易。贝壳小巧玲珑、色泽光洁,是古人喜爱的装饰品。它坚固耐磨、便于携带、体小价高,所以,被人们当作货币使用。这也是很多同价值有关的文字,如财、货、贫、贱、买、卖等,多从“贝”的来历。贝的计算单位为朋,五个贝穿成一串、两串为一朋,即十贝。《诗经·小雅》“菁菁者莪”篇中就有“赐我十朋”的记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真贝渐渐地供不应求了。 春秋战国以来,人们交换商品是用真刀、真铲等工具来进行。既不方便,也不能满足双方的需求。后来,改为小的刀、小的铲,开始流行铜铸的刀币、布币,这样就有了“钱”。铜铸的刀币、布币流行,贝币渐渐失去了货币的资格。 BACK 战国时期的初级钱币有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四大体系。 刀币,铜铸的刀形币,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成。原是齐国各地所用的货币,按形状分有大刀、小刀两类。大刀制作精致,刀面铸有文字,也称齐刀,重约50克;小刀重量轻、种类多,流通于燕、赵等国。 环钱,是一种圆形、中间有方孔或圆孔的古铜币。主要流通于魏、秦等国。发现最早的环线,是在河南辉县固周村战国墓出土的垣字钱。 蚁鼻钱,是一种椭圆状的古铜币,流通于楚国各地。币正面凸起、背面平,正面铸有贝、晋、斋、行、君、金等古字,重约5克。由于状如人面,俗称“鬼脸钱”,钱上字形笔画像蚂蚁,乃称蚁鼻钱。此外,战国时期还有一种以黄金为材料的铸币,叫“爰金”,它是我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金币,流通于楚国等地。币上铸有阳文。文字书写状如印章,故又称“印子金”。 布币,是指铜铸的鎛(bù)形币。鎛和布同音假借,故名布币。布币的发展分为原始布(空首布)、中期布(平首布)和晚期布(初行钱)三个阶段。初行钱就是公元前336年秦惠王发行的秦币,也就是环钱和半两铜钱的前身。 BACK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汉代所铸的方孔钱仍称“半两”,但重量不断减轻。如吕后二年(前186年)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年)减到一铢以下,称为“荚钱”。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铸三铢钱。并于元狩五年(前118年)废“半两”,改行五铢钱,铸文“五铢”。这种五铢钱从东汉开始使用,各朝沿袭,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使用时间长、币值较稳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钱币。 BACK 王莽称帝期间,实行宝货制,时称钱为“泉”,又增加了“泉货六品”和“布货十品”两套钱币。泉货六品又称“六泉”,是王莽宝货制中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和大泉。小泉直径六分、重一铢,值钱一文,上面有“小泉直一”文字。其他泉币的直径、重量、价值各不等。六泉都是不足值的钱币,但小泉和大泉两种钱币流通甚广。布货十品又称“十布”,也是王莽宝货制中的十种布币的总称,即小布、玄布、幼布、原布、差布、中布、壮布、弟布、次布和大布。小布重十五铢,长一寸五分,值一百文。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