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气工艺调整参数理论计算.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造气工艺调整参数理论计算

造气工艺调整参数理论数据 造气工艺调整参数的资料收集和计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蒸汽分解率与时间的关系,蒸汽分解率与温度的关系,达到设定炉温所需的风量和加风时间,焦炭的活性和温度的关系。 一、蒸汽分解率与时间的关系 C+H2O=CO+H2 -118.821KJ/mol 1、资料收集与计算目的:通过蒸汽分解率与时间关系的计算和资料收集以确定蒸汽的压力、送气时间。 2、停留时间的计算 计算条件:床层高度h=2.2m,煤气流量q0=3580Nm3/h,炉径D=2.4m,床层孔隙率θ=55%,煤气压力P0(表压)=6.5kPa,煤气温度T0=260℃,折标系数k=标准状态压力/标准状态温度=101/273=0.370kPa/K, 计算公式:停留时间=床层高度/流速=床层高度/(流量/(炉截面积*床层空隙率)) 计算结果:停留时间τ=2.8s。 3、蒸汽压力的计算 计算条件:根据停留时间τ=2.8s,取气化层温度为1200℃,查蒸汽分解率与分解时间关系图,见图1,得蒸汽分解率α=48%, 图1 蒸汽分解率与温度、反应时间和炭性质的关系 入炉蒸汽温度t1=160℃,入炉蒸汽压力p1(表压)=7 kPa,入炉前蒸汽管径D1=0.8m,送蒸汽管管径D2=0.2m,根据入炉前温度160℃,查饱和水蒸气表(取1.5个大气压下数据),见表1,得入炉前温度下蒸汽密度ρ= 0.744 kg/m3, 表1 过热蒸气性质表 计算蒸汽流量公式:蒸汽流量=煤气流量/(1+蒸汽分解率) 计算结果:标准状况下蒸汽流量q=2601 Nm3/h。 计算工况下蒸汽流量公式:工况下蒸汽流量=标准态蒸汽流量*折标系数*(工况下蒸汽温度+273)/(工况下蒸汽表压+101) 计算结果:工况下蒸汽流量q1=3859 m3/h。 计算入炉前蒸汽管蒸汽流速公式:蒸汽流速=工况下蒸汽流量/蒸汽管截面积 计算结果:入炉前管道内蒸汽流速u1=2m/s。考虑了管道阻力与蒸汽的粘度系数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送蒸汽管流速公式: 入炉前蒸汽管流速*入炉前蒸汽管截面积=送蒸汽管蒸汽流速*送蒸汽管截面积 计算结果:蒸汽自调减压阀后送蒸汽管蒸汽流速u2=34m/s。 计算送蒸汽管蒸汽压力p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送蒸汽管蒸汽压力公式(考虑管径突然增大导致的局部阻力损失): p1/ρ+(u1*u1)/2+hf=p2/ρ+(u2*u2)/2 hf=(1-A2/A1)*(1-A2/A1)*u2*u2/2 计算结果:送蒸汽管蒸汽压力p2=69.1kPa。 4、改变计算条件重复以上计算过程获得计算结果汇总 12.4m炉的情况(直管阻力损失取局部阻力损失0.2倍) (1)、停留时间,表1-1 空层高度(m) 2.2 2.0 1.8 停留时间(s) 2.3 2.5 2.8 (2)送蒸汽压力 停留时间为2.8s时,表1-2 7.0kPa 7.5kPa 8.0kPa 160℃ 69.1 69.0 69.0 190℃ 72.8 72.7 72.6 200℃ 74.6 74.5 74.4 210℃ 76.0 75.9 75.7 图1-1 2、2.8m炉的情况(直管阻力损失取局部阻力损失0.1倍) 煤气流量q0=5700Nm3/h (1)、停留时间,表1-3 空层高度(m) 2.2 2.0 1.8 停留时间(s) 2.1 2.3 2.6 (2)送蒸汽压力 停留时间为2.6s时,表1-4 7.0kPa 7.5kPa 8.0kPa 160℃ 55.5 55.5 55.6 190℃ 58.7 58.7 58.8 200℃ 59.8 59.8 59.8 210℃ 60.9 60.9 60.9 图1-2 二、蒸汽分解率与炉温的关系 1、资料收集与计算目的:以明确还原层温度控制,蒸汽温度的控制,蒸汽分解过程中吸热导致炉温下降对分解率的影响。 2、碳与水蒸汽的非均相气化反应的化学平衡 在造气炉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化学平衡,主要有碳的氧化燃烧反应,CO2与碳的还原反应。 碳与水蒸汽的非均相气化反应,CO与水蒸汽的变换反应,还有甲烷的生成与转化反应等 在中,只讨论碳与水蒸汽的非均相气化反应,以探讨蒸汽分解率与造气炉温的关系。 在此假定在不采用上吹加氮或上下吹加氮的造气炉制气阶段,造气炉内同时存在C+H2O=CO+H2和C+2H2O=CO2+2H2两个化学反应,略去CO2还原和CH4的生成等反应。 设入炉蒸汽量为l kmol,其中akmol水蒸汽与碳反应生成akmoCO和akmo H2,bkmol水蒸汽与碳反应生成b2kmolCO2和b kmolH2,未分解蒸汽为(1-a-b)kmol。并设在生成物中CH4等其它气体含量为c kmolkmol蒸汽 反应后气体总量为(1+a+b2+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