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doc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doc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

贵州省地方标准 《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manufactured san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of highway in Guizhou Province (征求意见稿) 规 程 编 制 组 二○○七年十二月 前 言 根据贵州省建设厅文件黔建科标通[2006]467号“关于下达《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编制任务的通知”要求,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是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应用经验,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对技术关键进行验证试验,并在应用基础上制订的。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及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5.混凝土技术性能,6.配合比设计,7.施工,8.混凝土质量检验和验收;附录A:防止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技术措施;附录B: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附录C: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方法。 本规程由贵州省建设厅归口管理,由主编单位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本规程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函寄解释单位。 本规程主编单位: 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266号,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邮编:5500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系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任 仁、梅世龙、冷发光、丁 威、凌建明、康厚荣、费小申、余崇俊、陈才琳、彭运动、周 平、汪金育、阮有力、田冠飞、孙会元、张仁瑜、韦庆东、吴大鸿、周永祥、石连富、严 敏 目 录 l 总则 3 2 术语和符号 4 2.1 术语 4 2.2 符号 5 3 基本规定 7 4 原材料 8 4.1 一般要求 8 4.2 水泥 8 4.3 机制砂 9 4.4 粗骨料 11 4.5 外加剂 13 4.6 矿物掺合料 13 4.7 水 15 5 混凝土技术性能 16 5.1 拌合物性能 16 5.2 力学性能 16 5.3 长期性能 17 5.4 耐久性能 18 6 配合比设计 19 6.1 基本要求 19 6.2 配制强度的确定 20 6.3 配合比设计参数的选择 20 6.4 配合比计算 21 6.5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检验与确定 21 7 施工 24 7.1 一般规定 24 7.2 拌合物的拌制 24 7.3 拌合物的运输 25 7.4 浇筑 26 7.5 振捣 27 7.6 养护 28 7.7 拆模 29 8 混凝土质量检验和验收 30 8.1 一般规定 30 8.2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验 30 8.3 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 31 8.4 混凝土工程验收 31 附录A 预防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技术措施 32 A.1 技术措施 32 A.2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32 A.3 工程管理 33 附录B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 34 附录C 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方法 36 C.1 原材料试验方法 36 C.2 混凝土试验方法 36 38 条文说明 39 l 总则 1.0.1 为促进和规范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在贵州高速公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保证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符合质量优良、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贵州高速公路用C50、C55和C60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检验,有关技术指标可供设计和施工时采用。 本规程可供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参考使用 1.0.3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除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1.1 机制砂(manufactured sand) 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不包括软质岩和风化岩)颗粒。 2.1.2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manufactured san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用水泥、机制砂、碎石、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等配制而成的强度等级大于C50(含C50)的混凝土。本规程特指C50、C55和C60机制砂混凝土。 2.1.3 石粉含量(rock fines 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2.1.4 矿物掺合料 (mineral additives) 以硅、铝、钙等一种或多种氧化物为主要成份,并具有规定细度,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体材料。本规程特指粉煤灰、磨细粒

文档评论(0)

ipad0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