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必修1教材分析
化学新课标《化学》必修I 教材分析 主讲:岳阳市一中冯美虎老师 电话E-mail:fmh 1@163.com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部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介绍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说明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第二部分分散系及其分类介绍了分散系的概念和九种组合方式。并用探究的形式引入了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稳定性(聚沉)。 这部分内容原来在高中化学第三册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中有二节内容:第一节胶体、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介绍了合金的硬度、熔点与成分金属的差异,重点介绍铜合金和钢,主要是从用量的角度来考虑,谁常用就学习谁。 2、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这是原来没有的,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则从科学视野上介绍。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本章教材和上一章一样,把中学阶段常见的几种非金属元素放在一章里介绍,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便于学生对非金属元素有比较地去学,从而掌握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共同性质。不利的一面是篇幅有限,不可能让学生在一章里一下子把这几种元素的性质都搞清楚,学生学完后还是掌握得不深不透,不很清楚。 老师们也习惯于原来的分章介绍,上课容易出现加多、加难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很好地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本节教材集中了原教材(高一年级)中硅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硅单质的性质,但没有碳族元素一节,但突出了硅酸,把它作为一个小标题,以示注意,但弱化了对硅酸盐的介绍,只重点介绍了最常见的硅酸盐----Na2SiO3溶液,而对原教材中介绍的玻璃、陶瓷和水泥则只要求了解他们的原料和大体生产过程,且是放在科学视野里介绍的。另外新型陶瓷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透明陶瓷、超导陶瓷等,也是放在科学视野中介绍的。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此节内容包括了原高一教材中第四章卤素第一节氯气中的大部分内容,包括氯气与金属单质(Na、Fe、Cu)反应,氯气与H2等大多数非金属化合、与水反应、与碱溶液反应等都涉及到了,也包括了Cl-离子的检验,但没有涉及Cl2的实验室制法的内容,卤族元素的内容只以“成盐元素----卤素”的形式在科学视野中呈现给学生。 第三节 硫和氮的化合物 这一编排完全打破了原来教材的编排体系,只能从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来找它们的共同点。教材从它们的单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和性质入手,逐步介绍到从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氮的氧化物,再介绍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有关性质,这部分内容与原教材氧族元素和氮族元素中有关内容相当。只是有关硫的单质的有关内容是新增加的,原教材没有。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 这一节集中了无机中的三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又是N和S两种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氨从它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使用入手,介绍了氨的合成、氨的性质(水溶性、碱性、被氧气氧化),氨的用途、氨的实验室制法,形成自己的一条知识链。中间穿插了铵盐做化肥,铵盐的水溶性,受热容易分解,与碱反应的性质(利用此性质进行氨的实验室制取),基本涵盖了原高二化学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中第二节氨、铵盐的有关内容(没有提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问题)。同时也在思考与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从N2→NH3→NO→NO2→HNO3 。这是工业上制取HNO3的过程。 二、关于新教材(必修Ⅰ)使用的几点意见 1、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处理 2、 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如何整合课程资源上好每一堂课 3、如何对待人教版、鲁版和苏版教材 4、如何看待使用多媒体平台问题 5、化学必修Ⅰ课时问题 1、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处理 总的原则是:凡是书上列出的实验,不做学生实验的一定要做演示实验,有条件的既要做演示实验又要做学生实验。 从现在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边讲边实验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不太现实。千万不能为图轻松省事,既不做学生实验,也不演示实验,这对化学学科的损害是相当大的,你拿什么吸引学生学你的化学,又怎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如何整合课程资源上好每一堂课 以往的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十分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所谓“双基” )的培养,强调对学生能力、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但由于大纲的局限,教材只重视知识的呈现,多数教师也只管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在“过程与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庭院设计课件 第五章 功能布局与平面设计.pptx VIP
- 2021年Fall AMC 10B真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辽宁省地矿集团面向校园招聘80人考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九一八事变(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共22张PPT).pptx VIP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安排.doc VIP
- 广州某1200吨超低温金枪鱼冷库制冷系统设计.docx VIP
- 2025年美丽中国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中医辩证施护课件.ppt VIP
- Mysql数据库及应用 广东开放大学考试题库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