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中学语文教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迅与中学语文教学

一、鲁迅作品在文化史上意义 鲁迅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缔造者,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表征,他是作为民族的魂灵、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楷模而存在、而被我们接受的。鲁迅对我们中华民族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精神,这样一种精神为什么重要?在中华民族当中、在中国文化历史上鲁迅到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文化上是博大精深的,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等,这些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但我们这些传统文化中一直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缺少对“人”的重视,缺少对个体生命的重视,缺少对个体生命力的张扬。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我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是对于“人” 的问题,我们民族最最重要的问题,并没人去思考、没人去检验。谁来思考、谁来检验呢?是鲁迅,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写了《狂人日记》,他认为中国封建制度从来没有人把“人”当做“人”过。它把人当做奴才,当做工具,但是它从来没把人当做“人”来对待过、尊重过。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因为读了书却没有当上官,没有钱,因此谁把他当做一个人来看待?来同情?来理解? 鲁迅提出的“人”的问题,警醒我们深深思考。因为假入不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人就永远没有“人”自觉意识,永远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价值。你没有“人”的意识,别人怎样对待你,你都觉得是合理的。 对于鲁迅的作品,不少人感到一种隔膜,实际上这些人是与鲁迅思想之间有一种隔膜,是与鲁迅提出的“人”的自觉意识有一种隔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与之交往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社会的某一个工具、某一种势力。在现实世界,假若不重视“人”,对“人”的价值没有一个基本的意识,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或者说什么东西都是一种虚幻的解决。 鲁迅提出了“人”的问题,这“人”是什么?“人”不仅是物质的人,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人,这精神的人需要自由。没有自由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生命。而在所有生命都萎靡的情况下,整个中华民族必定是萎靡的。鲁迅说千百年来吃人的历史,吃掉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鲁迅提出的“人”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鲁迅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鲁迅作为精神的象征、精神的符号,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人”的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替代鲁迅的形象?这个形象是个文化的形象,是个精神的形象。 鲁迅的整个精神,给我们最强烈的感觉是,不论在任何艰难条件下,他也要仗义执言、反对强权、同情弱者,坚持人的自尊、尊严。中华民族假如没有像鲁迅这样的精神,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涣散的一盘散沙的没有凝聚力的没有阳刚之气的在任何帝国主义强权面前都会曲膝投降的民族。 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现在更需要鲁迅的精神,有了鲁迅的精神,中华民族才成为伟大的民族。而要把鲁迅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靠的是我们教师一代一代地通过教育青少年,使一代一代的青少年能够感受鲁迅的精神。尽管我们不可能使青少年都成为鲁迅,但至少可以在他们的心灵当中铸入一个鲁迅的形象,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鲁 迅,进而能够抗争,能够坚持。 中华民族不能没有鲁迅,不能忘掉鲁迅,青少年一代不能不知道鲁迅的思想,至少我们应该读一下《为了忘却的纪念》、《孔乙己》、《祝福》、《故乡》,让他们头脑中留下几个形象、几句格言,这对青少年是有作用的、有意义的。 二、民国以来中学语文课本鲁迅作品选目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今中外所有的作家,没有谁像鲁迅这样在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领域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中学语文课本中,其他任何一位现当代和外国作家都可以缺席,惟独鲁迅不能缺席。于是,不同时代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怎样解读鲁迅作品,不同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教学鲁迅作品,就成为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民国以来中学语文课本鲁迅作品选目 1.20世纪20年代初~1949年 目前所知最早收入鲁迅作品的中学语文课本,是20年代初北京孔德学校编印的《初中国文选读》,其中收录了《风波》《故乡》《鸭的喜剧》《社戏》等鲁迅作品。 1924年,叶绍钧主编的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30年代傅东华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国文教科书》,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国文百八课》,40年代叶绍钧、朱自清合编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等,都选入了相当数量的鲁迅作品。这一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选入鲁迅作品,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显示白话文学的实绩,推广白话文,二是传播反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培养时代新人。这一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