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角部相交边梁相互关系概念力学研究.doc

建筑角部相交边梁相互关系概念力学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角部相交边梁相互关系概念力学研究

建筑角部相交边梁相互关系概念力学研究   摘要:实际工程设计中,利用简单的力学概念和熟悉的结构力学计算确定楼层角部边梁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既可以弥补软件分析的不足,又能明确构件的受力特性。进而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合理性以达到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对建筑角部相交边梁的相互支承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设计 定性分析 软件设计 受力特性 力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科学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工业的飞速发展,把人们带进了新的时代。尤其是工程设计人员在工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可以从繁杂的公式计算中解脱出来,要做的是从整体上和大的概念上把握结构的受力状态,以及能运用力学的概念快捷地分析问题并判断电子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和可信。正如专业人士所倡导的,把繁琐留给计算机,我们留下创造力。 概念分析是指综合地运用力学基本概念来确定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响应,可以借助概念性简化计算来完成,虽然有一定的误差,但概念清楚,定性准确,手算简便。在结构设计中,能够宏观的把握结构或构件 的受力趋势对工程设计人员或是在校学生至关重要。下面以实际工程为例运用概念加简单力学计算的方法 分析建筑角部相交边梁的相对关系。图1所示为楼层梁的平面布置图,L1和L2为楼层角部相交边梁,实际工程中其截面尺寸一般都相同。所要确定的是图中L1和L2的主次关系。 图 1楼层梁平面布置图 2.分析模型的建立 楼层角部相交边梁的关系问题对于很多工程设计人员来说是说不清楚的,进而形成了对专业软件的依赖,但在工程实际应用中软件并非万能的,如果模型的建立有纰漏或是其他的什么原因都会影响软件分析的合理性。为此,需要用概念加计算的方法分析角部边梁的关系也是必要的。 通过对L1(梁BC)和L2(梁DC)的分析可以得到,L1与梁AB可近似为刚接,而梁AB与柱可认为是固接。同理,L2与梁AD刚接,梁AD与柱固接。为了方便分析L1和L2的相对支承关系,可以将梁ABCD在C点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梁ABC和梁ADC,目的是通过计算两部分梁分别在C点的竖向变形的异同去判断分析L1和L2的主次关系。实际结构中两部分梁在C点的变形是一致的,如此一来变形大的梁就会牵就变形小的梁,即变形小的梁会对变形较大的梁有支承作用。基于上述概念分析建立如下计算模型,图2为梁ABC的计算简图;图3为梁ADC的计算简图。其中,简图中梁上的荷载是考虑了周边梁、板对两部分梁的影响。图4所示等效荷载分布,记录了所要计算分析的梁上荷载的来源。以图2为例,梁AB上的等效均布荷载为 ;梁BC上的等效均布荷载为 ;B点的集中荷载为 。 图 2 图 3 图 4梁上等效荷载分布图 3.实例分析 3.1 计算公式 图4中作用在梁上的等效均布荷载 和集中荷载 是通过混凝土结构教材中的计算公式得到的,三角形荷载作用时: (1) 梯形荷载作用时: (2) 下面通过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图4中的等效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计算结果如下 (3) 运用结构力学中计算悬臂梁挠度的方法,以及实际工程中,建筑角部相交边梁(L1和L2)的截面尺寸一般都相同,分别得到梁ABC和梁ADC在C点的竖向位移 和 ,计算公式如下 (4) 其中,根据材料力学公式可近似取 计算,并设 为C点的竖向变形系数。 3.2 数值实验 以上述公式为平台或借助于结构力学求解器,保持a不变,通过变换b值,计算相应的Δ值,进行相应的数值研究。按实际要求,取荷载设计值g+q=11.475KN/㎡;l=6m,分别代入下面三组实验绘出相对值b/a和系数 的曲线。 实验一:a=1.5m,b分别为1.5m、2m、2.5m、3m、3.5m。实验二:a=2m,b分别为2m、2.7m、3.3m、4m、4.7m。实验三:a=3m,b分别为3m、4m、5m、6m、7m。在这里,三组实验的相对值b/a是相同的,且由公式(4)可知,每组实验会得到两个不同的Δ值,比较这两个值的大小及趋势可判断梁ABC与梁ADC在C点的相对关系。 对应不同的b值时,分别计算相对值b/a和系数 的值,每组实验都会得到关于两者的近似曲线。如图5所示。 图 5与b/a的关系曲线 3.3 实验分析 由曲线可得到如下分析,三组实验中,每组实验中梁ABC在C点的竖向变形( )都要大于梁ADC在C点的竖向变形( ),即直观的讲L1在C点的竖向变形要大于L2在C点的竖向变形。为此,在图1所示的类似实际工程中可得到如下判断,当a和b相等时,L1和L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