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代总管内务府大臣对太监管理.pdfVIP

试论清代总管内务府大臣对太监管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1期 满族研究 NOl,2013 No.1 MANZUMINORITYRESEARCH (Gereral (总第110期) 10) 试论清代总管内务府大臣对太监的管理 强光美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872) 摘要:总管内务府大臣在清宫太监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宦官擅权。本文着重阐述内务府大臣在 太监的选用、日常管理及犯罪处罚中的作用,指出特殊的身份地位、最高统治者对太监的极力贬抑和对内务府大臣权 威的肯定以及高度集中的权力是内务府大臣能够有效管理清宫太监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内务府大臣;太监;管理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13)01—0051—06 清代对太监的管理成效显著,基本杜绝了宦官专权。其中,总管内廷事务的内务府大臣发挥了 重要作用,有效地抑制了太监势力。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清历任统治者抑制太监 势力的措施及日常管理与惩罚制度的介绍上。[11而专门从内务府大臣角度的考查尚未出现。故本文拟 在综合运用各类清宫史料尤其是国家清史工程新近整理的未刊奏折的基础上,细致梳理内务府大臣 对太监的诸项管理,阐发其管理成功的原因及缺失,以期丰富今人对清代宫廷史及政治史的认知。 一、总管内务府大臣对太监的选用 清代对太监的选用极其严格,内务府大臣全程参与太监的报名、验看、分派等各个环节,并在 其中起主导作用。 首先,内务府大臣专管收录太监一事。清代实行太监投充招募制度,自行投充者在清初先由礼 部报名记档,再交内务府大臣验看。到乾隆后期,为杜绝各级机构的层层勒索,规定凡有关收录太 监事宜,统归内务府大臣负责,不再由礼部经手。[21从此,内务府大臣将收录太监的权力牢牢握在手 中,简化了招募程序,减少了胥吏盘剥之机,提高了太监报名的积极性。 其次,内务府大臣负责新收太监的检验。通过自行投充、王府交进等各种途径而来的太监,都 要经内务府大臣的严格审验才准收用。太监人宫前,内务府大臣“必当两三人同留心验看”,防止滥 收。他们首先要查明新招太监的年龄、籍贯,按照选年幼者、京畿直隶人的原则做出决定,发现年 龄偏大或“别省”之人,便会奏明拨给亲王郡王府使用,同时将王府内符合条件的太监更换入宫。 如嘉庆十九年规定,新招太监超过十六岁的,内务府大臣就要“给予亲王郡王家内使用,更换十六 岁以下者,送进当差”。内务府大臣对新收太监的身世来历也多方考查。他们会行文至太监籍贯所在 地,询问其家庭情况及品行、经历,由地方官出示印结,证明此人确为家道贫苦且无为匪作歹行径, 才准使用。王府交进太监则按“驯谨朴实”的原则挑出,且须由在王府同居的太监及原籍地方官出 示来历、品行证明,方可录用。【31 51· 万方数据 再次,内务府大臣主管发遣释回太监的再分派工作。嘉庆十三年规定,发遣遇赦释回的太监, 由内务府大臣“照年长太监拨给亲王郡王之例”处理。十七年又规定,内务府大臣从中挑选年富力 强的交进宫内当差,将年力衰迈的分给亲王郡王府使用。Ⅲ 最后,内务府大臣还严密稽查招收太监过程中的勒索舞弊行为,一旦发现承担太监拣选任务的 掌仪司等部门存在官吏勒索之事,立即严惩,以防“仍蹈州县书役需索之弊”。吲 二、总管内务府大臣对太监的日常管理 作为清官的大管家,内务府大臣负责太监的日常管理,包括传达圣训、约束教导、退役管理及 监控与限制等。 内务府大臣对太监的日常管理以传达圣训和约束教导为主。清统治者对太监犯事颇为忌讳,屡 屡发布训谕,要求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