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土木建筑群科学生建筑快速设计比赛-土木建筑群科中心.PDF

00年土木建筑群科学生建筑快速设计比赛-土木建筑群科中心.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0年土木建筑群科学生建筑快速设计比赛-土木建筑群科中心

最新動態 群科課程中心-100 年度土木建築群科學生建築快速設計比賽- 群科課程中心 - 得獎名單 …詳閱全文。 得獎名單 特刊專題 「九二一災區校舍重建品質之淺談」 曾俊達 「建築」是建築物之具體形態所呈現的特質,是一項抽象觀念。而「建築物」則是由「材 料」透過勞動「技術」經由有意圖的「加工」所建構完成的一種實體,是為提供人類「生活」 場所,而具有居住意識的構造物 。意指:建築物的完成除必須經過生產過程「技術層面」處 置外,尚需滿足生活使用過程「機能層面」的需求。通常生活隨社會環境變遷 而變化,若生 活變化與建築物生產之間無法得到適當對應,就會產生矛盾。在社會環境變化不可避免的事 實認知下,為消除其間矛盾,唯有尋求「建築生產活動」的合理化,以謀求解決之道。「建築 生產活動」則是在某種特定「環境」下藉由適宜「材料選用」與適當「技術運用」相互運作 所呈現一連串「建築產業活動」行為。此項「建築產業活動」的「材料品質」於台灣歷年 來 接連發生的海砂屋、輻射鋼筋、大型火災及 921 震害等事故所引致之「工程品質」的爭議, 已經成為社會所關注之焦點。 事實上,台灣近代的建築生產型態,歷經社會環境之變遷影響,亦由一元化之生產系統 逐漸轉變為多元化之生產系統,唯 建築生產各階段中,於「材料選用」與「工法技術運用」 等各項「建築產業活動」的行為中,並未呈現健全的發展。且基於利益考量,在「材料選用」 時,常 以經濟因素替代品質之內涵,已是國內「建築產業活動」建材消費行為的基本思考模 式。致使行銷於市面的建材尺寸、規格不一、材料性能品質不穩定之現象甚為普遍,導致建 材市場經營秩序混淆 。且材料研發觀念與工法技術引進不易,除因此造成設計業者、業主選 材的困擾、施工品質難以控管等問題外,更降低了工程品質、危及公共安全。我們居住環境 的品質,亦因頻頻發生的事故與建築工程品質缺失,除了給社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外,更留下 了沉痛的歷史見證。 在歷年來發生於台灣的建築工程事故中,以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對於建築物、橋樑、大 地工程等結構物造成重大的損害。在破壞之建築物型態囊括:各種類型之獨戶住宅、雙併住 宅、連棟住宅、中高層集合住宅、宗教建築、古蹟建築或歷史性建築,等公私有建築物及包 括各種類型之各級行政廳舍、學校、醫院、消防隊、警察局等公共建築物亟待重建。而建築 物除部份遭受斷層破壞外,震害的原因概括:結構系統不佳、構造細部規劃不妥、材料施工 不當、材料性能不良等因素 。其中建物任意加蓋、違建,樓層、內部隔間隨意變更、改裝、 建材用料任意施作等令人難以理解的不當現象,更是層出不窮,而為舉世所矚目。 2004 年12月 26日印尼亞齊省發生芮氏規模 9.0強震、2008 年四川發生512 大地震、2011 年3月 11日,日本國土東北方宮城縣外海發生有大地震紀錄以來第 5 大的9.0強震,這些強 震造成數十萬人流離失所,建築物毀壞無數;九二一大地震已經超過10 年了!這場奪走無數 生命的天災巨變,為台灣留下了重大創痛,但也激發出台灣人的互助互愛精神。十年之後, 台灣社會還記得這場災難的啟示?各領域的災後重建又應該如何深化與轉型? 921 震災後共有293所學校需要重建,對當地社區居民之生活、學生之上課學習產生極 大衝擊。民國89 年5月 20日教育部長宣布「新校園運動」作為災校重建的行動主軸。為因 應校園重建的急迫性,不僅民間認養災區學校非常踴躍,政府也甄選優良的建築規劃及營建 團隊並引入新工法,以求兼顧學校重建之品質為臺灣之校園開啟新關注校園文化、在地生活 紋理的建築規劃思維。學校是社區發展之重要核心,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學校建築大規模毀損, 卻造就一次實現理想校園環境的契機。 唯上述各種不同之建築、規劃或營建團隊,在受制於急迫性的機制原委下,來執行其建 築專業技能所完成的「新校園」建築與教育空間,除了能否真實反應教育改革與使用者需求 外,相關之工程施作品質亦成為檢視校園重建成果的重要觀察指標。因此,本研究團隊以 921 災區重建校舍為探討對象,將研究課題分為使用者滿意度及現場品質調查兩部份;除以建築 生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