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氮的氧化物
小结: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在放电或高温下: N2 + O2 = 2 NO (无色) 一氧化氮 2、在常温下: 2 NO + O2 = 2 NO2 (红棕色) 二氧化氮 *比较NO和NO2的性质: NO:无色、不溶于水、不稳定(易氧化),与水不反应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稳定、有毒性,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与水反应 3、 NO2 易溶于水: 3 NO2 + H2O =2HNO3 + NO 科学探究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产生 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中含有硫或硫的化合物,燃烧或冶炼时,会生成二氧化硫。 内燃机中的高温条件,能使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再在空气中氧化成二氧化氮。 SO3 + H2O==H2SO4 2SO2 + O2 ====2SO3 催化剂 加热 3NO2 +H2O ==2HNO3 + NO 树叶 森林 雕像 鱼 电线杆 2、酸雨的危害 酸雨: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即为酸雨。 酸雨 pH<5.6 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 + 雨水 化石燃料燃烧、工业废气 酸雨简介 酸雨的危害主要有: 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首先是它的刺激性,其次是它会 形成硫酸雾和硫酸盐雾,其毒性比SO2大,能浸入人的肺部,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2、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物生长 3、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4、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 5、渗入地下,可引起地下水酸化,酸化后的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等对人体有害金属元素的含量会偏高。 防治酸雨的措施 1、尽量减少用原油、原煤直接作燃料。 2、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石灰石等,用以硫的固定。 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 3、采用煤的液化、汽化技术。 4、开发和使用洁净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等,减少对煤和石油的消耗。 5、在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化肥、造纸等行业加强废气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6、种植能够吸收SO2的有关树木(如臭椿、垂柳、柳杉)等; * * *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课时) 二氧化硫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 液化、比空气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生成酸SO2 + H2O H2SO3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 + 2 NaOH=Na2SO3 + H2O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SO2 + O2 2SO34、漂白性:暂时性漂白,可逆 品红 褪色 红色 无色 SO2 催化剂 复习 范 围 效 果 实 质 原 理 二 氧 化 硫 氯 水 氯水和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比较 氯水中HClO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 永久性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溶于水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非氧化还原反应 暂时性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石蕊变红) 三、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一)氮气: 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轻 , 难溶于水 (1: 0.02)。 收集氮气时用排水法. 不用排空气法.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有:H2、O2、N2、CO、CO2、NO、CH4。 直接排入空气的有: O2、N2、CO2 难溶于水的有 : O2、N2、H2、CO、NO、CH4。 1772年普列斯特里(Priestley)发现了NO,此后NO逐渐被广泛地用于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等。NO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严重地污染空气,亦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从1980年起,人们逐渐发现了NO在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等功能,且与多种现代病、多发病,如心血管病、老年性痴呆等病有关。其生物学作用是令人瞩目的。每年全世界发表有关NO方面的论文数以千计,美国“Science”杂志曾称NO为“明星分子”,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1998年美国药理学家佛契哥特、伊格纳罗和慕拉德就因发现一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信号分子而获得诺贝尔奖。 科学视野:信使分子——NO N2 + O2 ========= 2NO 放电或高温 (二)一氧化氮: NO: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NO:不与水反应。在通常情况 下易被氧气氧化为NO2 2 NO + O2 === 2NO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