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六经辨证.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的六经辨证

* * ? 六经辨证 1.概念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由东汉·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根据伤寒病的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为外感病一种辨证方法。为中医临床辨证之首创,为后世种种辨证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 ? 六经辨证 1.概念 六经辨证—根据经气理论,以三阴三阳为纲,对病证进行浅深层次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 六经—指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简称三阴三阳(人体生理的六大经系) * * ? 六经辨证 2.出处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 ——东汉张仲景 * * 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 伤寒病的发生,是人体感受六淫之中风寒之邪,始从皮毛、肌腠,渐循经络,由表及里,进而传至脏腑。 因此,它的病理变化,当病邪浅在肌表经络,则表现为表证;若寒邪入里化热,则转为里实热证;而在正虚阳衰的情况下,寒邪多易侵犯三阴经,出现一系列阳虚里寒的病理变化。?? 4.六经辨证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 * 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均以经络、脏腑病变为其病理基础。 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因此,六经辨证的应用,不限于外感热病,也用于内伤杂病,但其重点在于分析外感风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因此又不能完全等于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 * * 4.六经的病机特点 三阳证(主实证):太阳主表寒, 阳明主里燥热, 少阳主半表半里 三阴证(主虚证):太阴主寒湿, 少阴主极重证, 厥阴主寒热错杂证。 ? ? * * 5.证型分类 太阳病证 阳明病证 少阳病证 太阴病证 少阴病证 厥阴病证 太阳经证 太阳腑证 阳明经证 阳明腑证 少阴寒化证 少阴热化证 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证 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血证 * * ?【概念】 太阳主表,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经脉循行于项背,统摄营卫之气。太阳之腑为膀胱,贮藏水液,经气化由小便排出。 一、太阳病证 * * ?【概念】 风寒侵袭人体,多先伤及体表,正邪抗争于肤表浅层所表现的证候,即太阳经证,是伤寒病的初起阶段;若太阳经病不愈,病邪可循经入腑,而发生太阳腑证。腑证有蓄水、蓄血之分。 一、太阳病证 * * 太阳病证·经证·中风证 【概念】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使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辨证要点】是以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证依据。 桂枝汤 * * 第12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 * 太阳病证·经证·伤寒证 【概念】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辨证要点】是以无汗,身痛,恶寒,脉浮紧为辨证依据。 麻黄汤 * * 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 * * 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 * 太阳病证·腑证·蓄水证 【概念】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辨证要点】是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少腹满并见为辨证依据。 * * 太阳病证·腑证·蓄血证 【概念】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与血相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侯。 【表现】少腹急结或鞕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辨证要点】是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等为其审证依据 * * 阳明病证·经证 【概念】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引饮,或心烦躁扰,气粗似喘,面赤,苔黄燥,脉洪大。 【辨证要点】是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其辨证依据。 白虎汤 * * 阳明病证·腑证 【概念】是指邪热内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