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疾病一
二、新生儿期的预防接种: 新生儿接种疫苗有卡介苗,接种后 可预防结核病。卡介苗是每个健康新 生儿必须接种的疫苗。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接 种,部位在新生儿左上臂外侧 ,接种后2-3天仅可见接种部位有小红点样针眼,几天后很快消退,似正常皮肤 。 二、新生儿期的预防接种: 到新生儿快满月时才会在注射局部出 现反应,接种部位出现红肿并形成肿块 以后肿块中央逐渐变软形成小脓庖。 当小脓庖自行破溃后可渗出黄白色脓液,此时局部形成溃疡并结痂还可再流脓样。 反复多次,最后经过2-3月痂皮脱落形成永久略凹陷圆形疤痕是接种卡介苗的正常反应过程 . 二、新生儿期的预防接种: 如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不满2500克、 或为早产儿、或出生时有严重窒息、 有吸入肺炎均暂时不能接种卡介苗, 待身体恢复后才可接种 。 二、新生儿期的预防接种: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可预防乙型肝炎,新生儿出生后1-2天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部位在新生儿的右上臂, 为皮下注射,与卡介苗接种不在同一部位。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一般没有什么反应,少数新生儿可有轻微的反应,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轻微发热,但均不需要处理,2-3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1、发热: 常见的降温措施: 除去宝宝的衣物直到只剩尿布; 给宝宝服用布洛芬(如美林)等; 用温水(而不是冷水)海绵擦浴。 外科原因:阑尾炎、肠套叠、肠痉挛、新生儿巨结肠等。 举例:新生儿巨结肠表现:胎粪排出延迟,超过72小时;频繁呕吐;腹胀等。 6.打喷嚏? 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现 象,因为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 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 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进入便会刺 激鼻黏膜引起打嘲,这也可以说是宝 宝代替用手自行漓理鼻腔的一种方式。 6.打喷嚏 突然遇到冷空气也会打喷嚏。除 非宝宝已经流鼻水了,否则家长可 以不用担心,也不要动辄让宝宝服 用感冒药。 7.栗粒疹? 新生儿的鼻尖,鼻翼及颊部等处常 有针尖大小的黄白色点,由皮脂腺堆 积所致,称为栗粒疹,而非脓疱,蜕 皮后会自然消失。 粟粒疹 8.大便干结 2、乳量不足:如果吃奶吃得少,或呕吐较多,或静脉补液的小儿可引起暂时性的无大便。 8.大便干结 3、外科性疾病:可能的畸形包括肠道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无肛、骶尾部脊柱裂、脊膜膨出、肿瘤压迫马尾部神经等,这些疾病常伴有严重的呕吐和腹胀的现象,需及时诊治。 9、新生儿吐奶 吃奶后呕吐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属于正常生理情况,称之为漾奶;有的吐奶从数量到次数与一般漾奶不同,就可能是有病,应及早诊断治疗。 9、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吐奶有一种是生理现象,这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喂奶方式有关。新生儿由于卧位为主,所以胃的形状和位置是横位, 所以喂奶后婴儿一活动,奶就很容易从胃中又返流到食道、口腔,这就造成漾奶。 9、新生儿吐奶 漾奶量一般比较少,漾出奶量多见几口,由于奶已进入胃后,与胃酸结合,故有时吐出奶有奶块。但婴儿无任何其它症状,也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9、新生儿吐奶 大多数新生儿呕吐虽不是漾奶,但也不是病理现象,主要与喂养不当有关。如喂奶量过多,奶瓶嘴扎的孔大大,喂奶过多,喂奶时奶瓶中的奶没有充满奶头,婴儿在吸奶时同时吸进很多空气, 其次是母亲乳头过小且短,婴儿吸母奶时不能将母亲奶头充满口腔,婴儿吸奶时用力,同时吸进空气,另外在喂奶时翻动小儿过多,或婴儿边哭边吸奶都会引起吐奶。这些只要改进喂养方式即可纠正。 9、新生儿吐奶 正式喂奶时,母亲取坐位,把婴儿放在一侧屈曲的时上,婴儿体位稍侧位,然后把母亲奶头或奶瓶奶头塞入婴儿口腔, 喂奶量要依据日龄特点,新生儿第一天约每次30毫升~40毫升,到一周未逐渐增加到75毫升~100毫升。主要是应符合胃容量,当然每个婴儿个体也有差异。 9、新生儿吐奶 每次婴儿吃饱后,将小儿竖抱起,头放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最好等婴儿打呛后,即把胃中气体暖出后再放在床上,有些小儿容易呕吐者,最好取右侧卧位,喂奶后尽量不要多翻动和逗婴儿,以免奶液溢出。 10.马牙 宝宝出生后3~5天后,口腔内牙 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 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 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 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所以人们把 这种现象俗称为“马牙”或“板牙”。 10.马牙 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新生儿之所以出现“马牙”,是因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一般2~3周后会逐渐消失。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宝宝长“马牙” 切莫用针挑 马牙 11、脂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22S6消防工程参考标准.docx
- 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pptx VIP
- 家庭饮食健康计划.pptx VIP
- 2025年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招聘办公室职员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级配碎石施工 ..ppt VIP
- 2022年7月上海高考英语真题(学生版+解析版+听力音频).docx
- DB44T 1212-2013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pdf VIP
- 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发布时间:2017-07).pdf VIP
- 心力衰竭诊疗规范.docx VIP
- 光照时间对三斑海马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