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料和香精课件
第三章香料与香精 3.l 概述 一、香的概念 刺激嗅觉神经(或味觉神经)产主的感觉广义上称为气味.简称为香.香包括香气和香味.香气是由嗅觉产生的,香味则由味觉、嗅觉共同产生的。至今,人们已发现有香物质大约有40万种以上。气味有益的香物质称为香料。香料不仅包括香味物质,有时为了调香的需要往住也采用臭味物质(如吲哚,高浓度时很臭,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则香). 因此,这些臭味物质也属于香料范畴. 人和一般动物都具有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光线刺激视觉器官产生视觉;听觉和触觉是由于压力差的感应结果。因此,视觉、听觉和触觉却属于物理感觉、但是嗅觉和味觉与其他感觉器官不同.味觉是和某种物质接触产生的,而嗅觉是和某种物质接近产生的。例加.白糖和桂花与口腔、鼻中的嗅觉器官发生化学作用,由于化学感觉,即形成香感觉,这种香感觉受人的三叉神经支配。所以当你因感冒而鼻塞时,食物就变得平淡无味。这是因为,通过嚼嚼,食物中易挥发的化学物质由于鼻孔中的通道被阻塞,而不能触及嗅觉细胞的缘故、这些细胞仅占1平方英寸,但却包含有1千万个嗅觉细胞. 化学学说认为香与香物质的分子结构、发香团的种类及人的嗅觉生理构造等有关.人的嗅觉器官——嗅粘膜位于鼻腔的上部1/3处,该部位有呈黄色的嗅粘膜,在嗅粘膜中含有感觉细胞和嗅神经末梢,神经末梢中长有许多嗅纤毛.这些嗅纤毛是嗅觉特殊受感器.整个嗅粘膜表面与香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化学感应,然后传至神经系统到大脑嗅中枢.人从嗅到有香物质到产生香感觉大约需 0. 2~0.3S的时间。 经典的香化学理论认为有香物质的分子中必须含有: 等原子团,它们称为发香团或发香基.这些原子团使嗅觉产生不同的刺激而赋予人们不同的香感觉.所以,关于香学说有二种观点: 一种是分子结构外型——官能基假说.认为嗅觉受客体与香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分子的结构外型和分子中官能基的位量起重要作用,从而决定其香型和香强度. 另一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有香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挥发性; (2)在类脂类、水等物质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 (3)分子量为在26~300之间的有机化合物; (4)分子中具有某些原子(称为发香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发香团),发香原子在周期表中处于IVA~VIIA族中,其中P 、As、Sb、S. Te属于恶臭原子; (5)折射率大多数在1.5左右; (6) 拉曼光谱测定吸收波长.大多数在1400~3500cm-1范围内。 香化学理论比轮复杂。近年来.虽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假说.但皆有一定局限性,都是从不同角度阐明香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尚未发展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处不作详述。 经过长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人们发现化合物的香气有一定的规律: 烃类化合物中.脂肪族烃类化合物一般具有石油气息,其中C8和C9的香强度最大.随着分子量的增加香气变弱、C16以上的脂肪族烃类属于无香物质(提问;为什么?).链状烃比环状烃的香气要强,随着不饱和性的增加.其香气相应变强、例如,乙烷是无臭的,乙烯具有醚的气味.而炔则具有清香香气。 醇类化合物中,羟基属于强发香团,但当分子间以及分子内形成氢键时,香气减弱(这一点对调香者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C4和C5醇类化合物具有杂醇油的香气, C8醇香气最 强,碳数再增加时,出现花香香气。C14醇几乎无香、另外.一OH数量增加时,香气变弱。如果引入双键、叁键时.香气增强;不饱和键位置接近一OH的物质.其香气显著增强. 醛类化合物中,脂肪族低级醛具有强烈的刺鼻气味, C4和C5醛具有黄油型香气。C8、 C12等醛类化合物则有花香香气和油脂气味,其中C10醛香气最强;C16醛无臭味.在芳香族醛类和萜烯醛类中,大多具有香草、花香等香气. 酮类化合物中, C11脂肪族酮香气强. C16酮是无臭的,含有C11~C12的大环酮类有樟脑气味; C14的大环酮,具有柏木香气, C15~C18大环酮则具有细腻而温和的天然麝香香气。 脂肪族羧酸化合物中,C4和C5羧酸具有酸败的黄油香气。C8和C10羧酸有不快的汗臭气息。C14羧酸无臭味。 酯类化合物的香气介于醇和酸之间.但均比原来的醇,酸的香气要好.由脂肪酸和脂族醇所生成的酯,一般具有花、果、草香. C8的羧酸乙酯香气最强. C17的羧酸酯是无臭的。 内酯化合物的香气接近于化学结构类似的酯类化合物,但由于取代基的位置不同。其香气有显著的变化.随着内酯环的增大.香气随之增强,而尖刺的气味相应减弱。大环化合物中环十五内酯有麝香香气,一般大环为C14~C18时,有较强的鹰香香气.等等,诸如这种含有不同碳数、不同分子官能团、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VIP
-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doc VIP
- 松下DC-GX9GK高级功能说明书说明书.pdf VIP
-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ppt VIP
- 2025年租房合同范本(可直接打印)与租房合同范本(标准版) .pdf VIP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1 《单元写作小专题》.ppt VIP
- 道路白改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VIP
- 【新教材】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及进度表.pdf VIP
- 2025年医德医风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ZOOM声乐乐器H8 使用说明书 (Chinese)用户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