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2脊髓研究生中
第二章 脊 髓;第一节 脊髓的发生
(略);;终丝:
是软膜的延续,
起于脊髓末端,
止于尾骨,
无神经组织,
有稳定脊髓的作用。
;二、脊髓的外形
;脊髓表面可见
6条纵行的沟裂:
前正中裂:较深
后正中沟:较浅
;前外侧沟1对:连脊神经前根
后外侧沟1对:连脊神经后根(有脊神经节)
前、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脊神经
;后中间沟:位于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是薄束和楔束之间的分界沟
;第三节 脊髓节段;
颈髓8节
胸髓12节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
; 每个脊髓节段通过一对脊神经支配相应的一个体节。身体
的皮肤、肌肉等器官是由胚胎时期的体节发育而来的,所以每
一个脊髓节与相对应节段的皮肤(皮节)和肌肉(肌节)等躯
体性器官及内脏器官具有一定的神经支配关系,了解这种对应
关系,有助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在脊髓的胸1~腰3灰质侧角内含有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
在骶2~4灰质中间带内含有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交感神经
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同属一个节段内支配体节和
脏器的神经构成体-脏反射,这可以得到形态学的支持。熟悉
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节和器官,在针灸的临床实践中具有指导
意义。
;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在胚胎3个月前,脊髓和椎管等长,在胚胎4个月以后
脊柱的生长速度比脊髓快,形成椎管长,脊髓短的现象。
脊髓节段 相对椎骨 推算举例
①C1~C4 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 如第2颈节平对第2颈椎体
②C5~T4 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体 如第6颈节平对第5颈椎体
③T5~T8 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体 如第6胸节平对第4胸椎体
④T9~T12 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体 如第10胸节平对第7胸椎体
⑤L1~L5 平对第10~12胸椎体 如第3腰节平对第12胸椎体
⑥S1~Co1 平对第1腰椎体 S1~Co1均平第1腰椎体 ;临床检查时常以椎骨的棘突对脊髓节段定位; 马尾
由于脊髓比脊柱短,腰、骶、
尾段的脊神经前、后根要在椎管
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各自
对应的椎间孔。上述脊神经根在
没有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
管内围绕终丝下行,仿其形状称
为马尾或称为马尾神经。
成年人第1腰椎以下已无脊
髓,只有浸泡在脑脊液中的马尾
和终丝,所以临床上常选择在腰
3~4或腰4~5棘突之间进行腰椎
穿刺,以免损伤脊髓。;第四节 脊髓的内部结构;每侧灰质分为:
前角(柱)、后角(柱)和中间带
;; (二) 前角(柱); 1.α运动神经元:
为大型多极神经元,
其轴突占前根纤维的2/3,
分布到梭外肌纤维,传递
随意运动冲动,引起关节
的运动。
2.γ运动神经元:
为小型多极神经元,
其轴突占前根纤维的1/3,
分布到梭内肌纤维,参
与肌张力的维持和腱反
射的功能。
;3.闰绍细胞(Renshaw’s cell)
为小型中间神经元,接受α运
动神经元的侧支,其轴突反过来
与同一个或其它的α运动神经元
的胞体形成突触联系。
闰绍细胞释放甘氨酸,对前角
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反馈抑制)
以保证骨骼肌运动的稳定和准确。
;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是锥体系传导路的下运动神经元,
也是一部分下行传导束以及后根进入的部分纤维终止的地
方,因此有“最后公路”之称。所以,当前角受损时(如脊
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由于肌肉失去了下运动神
经元的支配,表现为所支配的骨骼肌瘫痪并萎缩,不能作
任何随意运动,肌张力低下,一切反射消失,临床上称为
弛缓性瘫痪或软瘫。
;
“最后运动公路”:即前角细胞接受三方面来的神经纤维
(1)皮质脊髓束
(2)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橄榄脊髓束 中间神经元 前角细胞
顶盖脊髓束
(3)后根进入脊髓的感觉纤维 ;; (二)中间带(位于前后角之间) ; 2.骶副交感核(骶中间外侧核):在骶2~4节,是副交
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3.中间内侧核,位于中间带的内侧部,中央管的外侧,
存在于脊髓全长,接受后根传入的内脏感觉纤维。
;(三)后角(柱); 后角由后向前
从形态上可分为:
后角尖
后角头
后角颈
后角底
从结构上分为: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胸核
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