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
3.4.3溶血性试验
兔的母乳分离株呈p溶血性.单个菌落周围呈现透明性的溶血环,心血分离株则无溶血现象-
3.4.4动物致病性试验
小鼠接种40h后,活动正常.无明显变化,剖检可见,注射母乳分离株的小鼠肝、脾、肾肿大,尤其
是脾,体积增人将近一倍.腹腔积液,胸腔有淤血.取目F、脾、心脏、脑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并在链球菌选
择性培养基上接种培养。镜检发现有少量单个、成对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培养24h后无苗落出现。注射心
血分离株者组织无明显变化,与对J}({组3只小鼠相似,取其组织涂片镜检,发现有少龟的单个或成对的研|
性球菌,培养24h后也无菌落山现。
乳鼠注射48h后,精神正常,解剖发现脾肿胀,肺脏呈鲜红色,膀胱高度充盈,但来回收到细菌。
3.5药敏试验
菌圈在10mm以上;而对泰乐菌素、痢苗净、磺胺嘧啶钠、链霉素等四种药物不敏感。
4讨论
4.1 本试验中,小鼠、乳鼠感染后均未死亡,解剖又有明显组纵变化。感染动物效果不理想,除可能
与二者(鼠和免)免疫力不同有关外,与当时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应当有一定关系。当时是秋末,温
差较低,仅为12C,且变化较大。对于敏感的动物体来说,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羽』流行狰)。在后来适当提
高兔舍对丁控制该病有一定的作用。目前的实验动物模型存在一定不足乖『欠缺之处,有待改进。
4.2根据分离株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防治该病具有专一性,效果好。因为链球苗容易产生抗药性”1。
由药敏试验结果可知.分离株链球菌对青霉素、先锋-5、氟笨尼考、恩诺杀星、诺氟杀星等药物比较敏感。
而最初在临床治疗中选朋青霉素,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说明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治疗结果基本一致。
4.3在本试验中,母兔表面上表现止常,没有乳房炎.但分离到了呈B溶血的链球菌。接种实验动物
后也表现一定的病理变化。因此.在仔兔链球菌病的诊断上对丁.母乳的检查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略
重庆地区2004/2005年犬狂犬病流行毒株的检测与分离
熊仲良1江禹2罗明2曾政1李茂2张广权3张守锋2汤明1涂长春2
(1.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总站,重庆401
147;
2.军事医学科学院11所,吉林130062
3.重庆市武隆县动物防疫监督所,重庆408500)
进化关系,我们采用RT-PCR和乳鼠脑内接种试验检测重庆地区送检的5例临床疑似狂犬脑组织样品,并进
问及其与各基因型代表毒株的遗传衍化关系.结果显示,5例临床样品均含有狂犬病毒,分离获得的5株
分析表明所获毒株均归属于基因I型狂犬病毒;在基因I型的同源性比较中,分离毒株CQ/qj.1与中国狂
问的核酸同源性最高可达到99.7%,最低为94.5%: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最高可达到100%,最低为97.5%。
因水平同源性最高仅为95.6%。表明流行毒株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
1043
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谀学术研讨会
(Lyssavirus)的狂犬病毒(Rabiesvirus),该病是危害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传染病【11。据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字,
疫情报告显示,狂犬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安徽、江苏、湖南、山东等地区。呈南高北低态势
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狂犬病病例85%-95%是由犬引起的,其次是猫,狼及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造成的传播
例。这种情况一方面与我国民间养犬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免疫接种率却持续低下有关。世界卫生组织
(WHO)认为犬的免疫率达到70%时可以形成对狂犬病的免疫屏障”】,我国多数地区根本无法达到如此高
的免疫覆盖。另一方面归因于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滞后,不清楚我国狂犬病毒流行毒株的遗传本底,不
了解我国动物中狂犬病毒的整体带毒情况及狂犬病毒在国内动物中的生态传播链。本研究对2004/2005年
重庆地区5例临床疑似狂犬病犬进行了实验室确诊与病毒分离,并通过基因钡4序,研究了当地犬狂犬病毒流
行毒株的遗传变异背景,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狂犬病毒流行毒株的数据资料。
1材料与方法
’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