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直对先秦时期“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原则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在具体运用上明确提出 了:“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当夏之时,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寿亲养老新书·卷一》)的观点,这种饮食原则的好处在于既不使当旺之脏气过于亢盛,又不使所克之辨气有所伤代。刘完素提出以臊焦香腥腐五气助所克之气。他说;“是以圣人春木旺以膏香助脾;夏火旺以膏腥助肺;金用事,膳膏臊以助肝;水用事,膳膏膻以助心;所谓因其不胜而助之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摄生论》)。这可与陈直以五味平调五脏之气的见解互为发明、相得益彰。 偏阳体质:偏热、偏躁、偏动、偏于亢奋。如果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身体总是内热、内火重,肯定是偏阳体质。 偏阳体质的人平时畏热,喜冷,动则易出汗,喜欢饮水,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色,呈油性皮肤,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性欲旺盛。 偏阳体质的人多见于形体偏瘦,但结实,易急躁,自制力差,食量大,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较强. 偏阴体质:偏寒、偏湿、偏静、偏低沉。 偏寒就是体温较正常低,怕冷,湿气重,到冬天容易长冻疮,在言语及行动上,偏于安静,不好动,容易患寒症、虚症。 偏阴体质的人平时畏寒、喜热,面色偏白而欠华,精力偏弱,行动迟缓,反应较慢,多见于形体偏胖,食量少,消化吸收一般。 食物的意义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草生得特别浓密。“是药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药用其偏性。食物和药相比,用其平和之气。中药的采摘时间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气,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长的花,是金、水二气,补肺和肾。它败火,败的是肺火和肾水的火。(可以去下巴的火)大拨种植的药,不按节气采摘,药效就会有问题。药是用来赈灾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贫,当有了病,即出现了阴阳偏盛的问题,药临时来帮一把。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体可以吸收的。身体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饭,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气、精要一点点攒起来,才可以补益身体。记住: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都是藏元气的地方。所有中药书中都一句话,叫做没有一个药入奇经八脉,没有一个药可以补元气。只有食物可以补益元气。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素问*藏气法时论》。 五谷为养,谷指的是粮食,大豆、小豆、小米、米和面五种,这是养生最好的食物。高级医师应该是食医。 食物的意义 春天,养生食物应该注重粮食,因为春天并不产生新的粮食,主要粮食是头一年的种子,而种子都是讲究生发之机的。 夏天,古代在《周礼天官》第十章提到,应该吃羹剂。因为夏天阳气全都伏若在外,五脏里最为空虚,任何渍盐的、味道比较重的东西,脾胃难以消化。哪怕吃肉,都要切成很碎的末来吃,煮成羹来吃。 秋天,古代比较注重酱剂。酱都是发酵的东西,它可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可以吃一些厚重的东西。 冬天,注重饮剂。比如淡酒,一方面可以通经脉;另一方面可以取暖。中国古代的酒类似现在的醪糟,都是粮食发酵而成的,很淡。 食物的意义 中国人的饮食习性。 中国人的饮食习性以纤维性食物为主,所以使用筷子,也体现一阴一阳,动为阳,不动为阴。“道日用而不知”。使用筷子和走路都是阴阳。你可以不懂它,但不能背道而行。西方人用刀叉,肉食为主。鱼生火,肉生痰,所以喜欢喝大量冷水,来去胃中的燥火。慢慢在身体中形成一种湿气,容易壮大和肥胖。中国人饮食讲究和谐圆融,吃饭用圆桌,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分贵贱尊卑。中国文化中喜“社稷”,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传统文化中不是鼓励喝牛奶,而是喝小米粥。小米虽粒小,但它是种子,是可以发芽的,中国古代文化注重食物的生发性。 食物的意义 3.孔子的饮食观念。“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 “食 不厌精”,吃东西一定要吃很精美的食物。“脍不厌细”,脍是把肉切成很细的丝。古代认为牛羊肉等五畜类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是补益的,补精血。这种脂肪类的东西,适合老人60岁以后可以吃一些。把肉切得很细很细的,有益于消化。“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腐烂的食物一般不允许吃。 “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不对的也不要吃。“臭恶不食”,臭是味道不好的意思,味道不好的也不能吃。“失饪不食”,烹调手法不对的不吃。比如鸡是火性的,如果烤,就是失饪。鸭子就要烤。“不时不食”,不按季节,不按节气去吃的东西不要吃。比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