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之观-聚墨斋.doc

  1. 1、本文档共1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体之观-聚墨斋

《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 目 录 序 言1 成中英………………………………………………………………………...1 序 言2 邵大箴………………………………………………………………….…..….4 一 空间研究的缘起 1 历史与现实的冷漠 1 宗白华的洞见 3 本土研究的误区 9 海外研究的影响 14 二 “以大观小”真义 20 本体诠释理解 20 解读与重建 23 “观”与“看”的分野 31 观照方法的辨析 37 三 “山水”空间秘蕴 43 本体之“观” 43 “物象之原” 54 “游观”的智慧 62 “山水”创作机制 74 霍克尼与散点透视 80 中西对话的平台 85 四 画家与古典山水画 89 观念与路径 89 “目识心记” 92 想象与表现 98 笔墨之外 103 五 古典人物画与花鸟画 107 同理而异迹 107 “窥探其意思” 108 “观物之生” 111 六 建构“山水”话语 114 关键词 114 本体诠释结构 116 意象精神 126 位置的自由经营 130 七 省视中国画空间问题 137 问题与反思 137 回首美术教育 139 变革之痛 143 历史的无奈与遗憾 146 八 整体的中国画论 151 易理与画理 151 笔墨与空间 153 常识与辨析 157 九 开放的本体与空间 162 多元与对话 162 回归与重建 164 本体的开放性 166 后 记 169 主要参考文献 173 图版目录 174 一 空间研究的缘起 历史与现实的冷漠 宗白华的洞见 本土研究的误区 海外研究的影响 历史与现实的冷漠 《梦溪笔谈》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笔记,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优秀著作。该书以其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在人文科学方面的真知灼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梦溪笔谈》为北宋沈括(1032—1096)所著,作者生前就有刊本行世。《梦溪笔谈》自面世之日起,以其天文、地理、文艺、医药等丰富内容,广博学识,吸引了众多的士大夫和势家大族的关注,人们争相购买、传阅。该书现存各种版本,均来自南宋乾道二年扬州州学刊本。宋以后元、明、清各代,对《梦溪笔谈》不断有重新翻刻、刊印。上世纪三十年代前,该书有影刻或影印本二种。《梦溪笔谈》还流传至日本、朝鲜。 然而,《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中的“山水之法,以大观小”的奥理,自沈括提出之日起直到民国初年,在长达八百多年的时间里,美术史论家或画家,几乎没有人对沈括之论作过重述和阐发。 直到上世纪30年代,宗白华第一个对沈括的“以大观小”加以推崇与阐发。从1936年到1979年,宗白华共有三篇重要文章论及“以大观小”的理论意义。宗白华认为:“中西绘画里一个顶触目的差别,就是画面上的空间表现。”(图1)“中国山水画却始终没有实行运用这种透视法,并且始终躲避它、取消它、反对它。如沈括评斥李成仰画飞檐,而主张以大观小。”至此,想到就“岩上花树”王阳明回答友人之问,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因为有宗白华“心源”的映照与感悟,沈括“以大观小”的奥理,开始明白起来,是宗白华以智慧的思想火花激活了“以大观小”理论。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研究的传统,可以说起于宗白华对“以大观小”理论的探究。(图2) 明代以前的中国绘画,一直生存在自足、自为、封闭的文化环境中。自明代开始,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来华,西洋绘画传入中国,西方写实绘画的理论思潮也随之而来。1729年《视学》出版,初名《视学精蕴》,1735年重版。作者年希尭,生年不详,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视学》一书作者是我国最早研究介绍西方绘画透视理论,而能“认真地评论了中国画法的长处和缺点”的人。有了西方绘画的对比与参照,中国画家的平静生活不复存在;有了西方绘画理论的介绍与影响,中国古典绘画再也无法纯粹化。《视学》的出版具有编年史的意义,标志古典中国画自足、自为、封闭的生存环境从此被打破。让年氏没有料到的是,《视学》介绍的西方科学透视理论,竟成为古典中国画空间理论研究挥之不去的阴影。 宗白华是有影响的美学家,尽管他对沈括的“以大观小”一再推崇与阐发,然而,收效甚微。沈括之论“山水之法,以大观小”的现实境遇,与其在历史上遭遇的冷漠惊人相似。现当代,在权威性的古画论“汇编”、“集成”、“丛刊”等,在中国绘画史、绘画理论发展史、山水画史等出版物中,沈括关于“以大观小”的文字,均遭忽视而未收录。 宗白华虽然多次论说“以大观小”的理论意义,亦明确指出中国画空间意识与西方焦点透视的区别。然而,现当代关于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研究,基本上以西方写实绘画的透视原理,来套说或改造传统中国画独特的空间理论。时至今日,关于中国画的空间问题和“以大观小”的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