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7课民族政权的并立导学案无答案川教版.docVIP

2016年秋季版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7课民族政权的并立导学案无答案川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版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7课民族政权的并立导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第7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 【导学指要】 1.课标要求 (1)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 (2)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2.学法指导 (1)采取小组合作方式,绘制这一时期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制作这一时期的大事年表。 (2) 收集并讲述岳飞抗金的小故事,讨论归纳他身上的优秀品质。 3.概念解读 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因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知识建构】(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附:答案: ①916②澶渊之盟③元昊④ 完颜阿骨打 ⑤ 1127⑥1140⑦绍兴和议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B.金C.辽D.元 2.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①④ 3.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 .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4.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阿保机——契丹 B.元昊——两夏 C.阿骨打——金 D.铁木真——辽 参考答案:CCBCD 【思维提升】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材料二: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利不多,宋又实行经济封锁,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弄得夏国民怨沸腾……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昊取消帝号,宋册封为夏国主,每年以“岁赐”的名义,给夏银帛茶二十万五千。 材料三:在宋、夏战争正紧张的时候,辽派使臣刘六符向宋施加压力,再次索取关南地(后周世宗从辽夺取)。宋派富弼使辽,答应每年给辽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才算了事。澶渊之盟时给辽的物品称为“岁币”,这次改为“纳”字…… ——均摘自《简明宋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盟约内容有何特点?其维系的基础是什么?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宋夏和约与宋辽盟约有何不同?其说明了什么? (3)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指出两次宋辽盟约的不同点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宋妥协退让。基础:以当时双方力量对比的均势为前提。 (2)不同:政治上夏国妥协接受册封,经济上岁币的名义不同。说明:当时夏国力量弱于宋,且双方都急于讲和。 (3)第二次进一步退让,使双方政治上出现了不平等关系。原因:与当时形势及其造成的力量对比变化有关,但主要是宋妥协造成。 【学后反思】 我最大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