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舆情演变和应对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网络舆情演变和应对策略

浅议网络舆情演变和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影响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以及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加以分析。 【关键词】微笑局长 网络舆情 政府治理 2012年,“微笑局长”事件引发了网络沸腾的舆论,当年8月26日,陕西延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原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杨达才在事故现场面露微笑的照片被传到网上,引发了诸多网友的谴责。“微笑局长”也因此得名。随后,细心的网友发现,杨达才所戴的手表是价值不菲的名表,在强大的人肉搜索之下,杨达才又被曝出拥有价值十万多元的眼镜和名贵腰带,再次引发热议。2012年9月21日,陕西省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的职务;2013年2月22日,杨达才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近年来,互联网上“一呼百应”的盛况时有发生,从“周老虎事件”到“躲猫猫”、从“天价烟局长”到“欺实马”、从“郭美美”炫富到“我爸是李刚”,以及引起轩然大波的“微笑局长”事件,由此形成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对于政府而言,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已经威胁到其公信力,本文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从传播学视角谈谈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一、网络舆情及相关概念 首先来说网络舆情是什么?舆情的概念由三个要点组成,第一,它的主体是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第二,所针对的对象是各种公共事务和公共人物,最近几年,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突发的社会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特殊场合下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引发一定的舆情;第三,舆情是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舆情必须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有效,如果意见的发生过于分散,那也无法形成舆情。所谓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平台,对各种公共事件和公众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所形成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在网络上,舆情并非像舆论和民意一样需要大多数民众的广泛认同。 在“微笑局长”事件中,舆情所借助的社会空间就是网络,网络舆情主要是网民针对“微笑局长”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是态度不一的网民针对杨达才本人和潜在贪官的情绪、意见和态度的自由表达。 二、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和传统的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因为其载体的特殊性,也具有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 1、自由性 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 都会扩大信息传播和言论发表的自由度。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交互性,这一点在网络时代显得更加明显。从“微笑局长”事件的传播来看, 其名表不仅价格不菲,而且仅凭合法工资是不可能买到的,网络上对这些的质疑不受拘束,这也正是网络舆论自由性的体现。 2、互动性 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互动,对舆情的发生和发展会产生推动作用。在“微笑局长“事件中,2012年8月26日事件发生。传统媒体随后跟进,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关于此事的第一则纸媒报道刊登在8月27日的《东方早报》。很快,这篇报道被广泛转载,又引发了更多网民的关注,促使更多的传统媒体跟进,新闻报道和时评加剧了网络舆情的热度,并且为更多的网民提供了带有倾向性的观点。在网络环境下, 这种互动,让舆情的传播和表达具有了互动效果。 3、双向性 2012年8月29日晚间,在一个微访谈中,杨达才回应有关微笑和名表等质疑,表示“我很内疚”,连连道歉,但也“感觉委屈”,他简单地解释了现场微笑的原因:想缓和现场的紧张气氛,并表示名表是他和儿子所共有。杨达才作为受者接受到了作为传者的网民的质疑,随后他化身为传者反馈和传递关键信息——事故现场微笑的原因,这是网络舆情具有双向性的呈现。 4、隐匿性 在网络时代, 每一个传播者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个IP地址,虽然我们可以从技术上将IP地址与人对号入座,但无疑,网络使得人们更为隐匿。这样我们看到,在“微笑局长”事件中,在论坛、贴吧之上,充满了声讨与鞭笞,公众真实地宣泄对杨达才等官员的不满,人们无需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顾忌过多,可以畅所欲言。 三、网络舆情下的政府治理 应对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门必修课,对网络舆情应对不当,一方面会危及政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甚至会造成更大范围的社会事件,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危机公关能力。在网络时代,针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危机处理能力,将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 1、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 政府需要在第一时间回应网络的质疑,而不能永远跟在“谣言”的身后。在“微笑局长“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应对方式无法让人满意。比如说,三峡大学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