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肃天水市后街清真寺和清真寺文化.docVIP

浅谈甘肃天水市后街清真寺和清真寺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甘肃天水市后街清真寺和清真寺文化

浅谈甘肃天水市后街清真寺和清真寺文化   【摘 要】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天水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市有32个民族成份,据地方史志记载:自唐代尤其到了宋王朝,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西域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日益增多,波斯商人及外国贡使去长安或金陵,必经秦州也有居停者,这是天水回族早期先民形成的渊源所在。 【关键词】清真寺;礼拜大殿;清真寺文化 后街清真寺又称西关清真寺,位于天水市秦城区成纪大道西段人民西路,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据《天水县志》记载,“创自元至正年间(1341一1368年),其殿五楹,琉璃碧瓦,丹楹刻桷”。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建,明成化九年(1468年)扩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宣礼塔,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秦州重建清真寺楼碑记》赞曰:“其势嵯峨,高压岳阳斯楼也。”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建头门和二门牌坊。1986年维修,基本恢复原貌。寺内现存石碑五通,但最珍贵、历史价值最高者是“秦州重建清真寺楼碑”和“清嘉庆二十四年督宪禁止永不在寺装粮碑”秦州重建清真寺楼碑,镌立于“明嘉靖癸卯岁”(1543年),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这座古老的清真寺在经历了600多年风雨后再放异彩,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繁荣稳定的见证和象征。 一、建筑结构形式 (一)总体布局 后街清真寺建筑合理,雄伟壮观。但目前仅剩文物建筑礼拜大殿存在,礼拜大殿由五间悬山卷棚外轩、五间单檐歇山前殿及三间单檐歇山后殿组成。其清真寺原貌为三进门:头道门位于澄源巷北口,坐东面西,为三间木结构牌楼,斗拱处竖书“清真寺”,门楣横书“渐入福地”,“诵经法祖”;二门在大寺巷内,为单檐大开间牌坊,上书“常乐界”三字,背书“抵报元功”、“清真古教”,传为康熙御题;第三道门是坐北向南三大间过厅进入寺院,古柏、大殿、木楼及院内北厅东房等古建筑群相互掩映,庄严肃穆,穆斯林沐浴礼拜,其景融融。惜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牌坊、山门、“姆拉楼”、北厦房云罗厅、东房、照壁等古建筑被拆,数株古槐、香柏被砍伐。1986年穆斯林群众捐资兴建了有阿拉伯式圆顶的东楼二层十八间,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二楼为教长室、学生宿舍和教室,一楼为水房子和殡仪室。1993年又建起二层南楼,上下十二间,250平方米。楼上为妇女礼拜殿、寺管会办公室,楼下为厨房。2001年北外环路拓宽,北边清代建筑云罗厅及改建的大门被拆,穆斯林群众又捐资新修了现在的砖雕大门,简朴大方。 (二)礼拜大殿 大殿由五间悬山卷棚外轩、五间单檐歇山前殿及三间单檐歇山后殿组成,悬山卷棚面阔五间通面阔19.2米,进深一间通进深4.3米,前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9.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66米,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2.4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73米。使用面积430平方米,殿内仅有两根金柱露明,其他各柱均为墙内柱,前殿和后殿以阴沟搭接连成整体,平板枋上托三彩如意斗拱,梁架采用抬梁式七架梁形式。顶为歇山单檐,琉璃碧瓦;正脊为莲花缠枝图案,中起塔亭宝盖,仿佛兽吻吞脊,但似兽非兽,体现出伊斯兰教的哲学理念。结构严谨,外观宏伟壮观,殿内古朴典雅,肃穆庄严。其整个建筑风格异于其它古建筑风格。椽上铺设望砖,以上灰背调脊布瓦。大殿装修为四扇隔扇门,可折可装,雕刻精美考究,棂心为透花“金钱艾叶”图饰,构图文雅、刀法娴熟。 二、清真寺的文化价值 清真寺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理论的实践地。在阿拉伯社会发展史上,清真寺的产生是伊斯兰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型,它标志着中东地区人民从传统的游牧文化、沙漠文化转型为定居文化。清真寺是由传统多神教转为一神教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由氏族宗教转为国家宗教的里程碑。清真寺构成庞大的伊斯兰社会,它注重个人与社会同步发展,体现宗教本位价值,赋予穆斯林皆兄弟的人文理念和人人平等的思想内涵。 清真寺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它的美学价值。伊斯兰文化中的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清真寺集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建筑艺术精华于一体,是伊斯兰文化中建筑艺术的结晶,它反映了穆斯林建筑师巧夺天工的建筑技艺及其独特的审美心理。 而后街清真寺是研究中国伊斯兰宗教建筑及西北地区建筑发展的重要实证材料。建筑艺术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后街清真寺对研究天水的名人、历史沿革、社会经济、民俗风情以及建筑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价值。后街清真寺的木雕、砖雕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檐下置斗拱,拱眼板巧妙运用荷花、牡丹、卷草等图案,隔扇门上雕有透花“金钱艾叶”,雕工细腻。独具艺术风格。后街清真寺建筑合理,雄伟壮观。清真寺原为三进门:头道门位于澄源巷北口,为三间木结构牌楼,斗拱处竖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