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低级品社课中消除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在低年级品社课中消除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奉贤区华亭学校
课题组长:张海萍
课题组成员:顾彩红 秦怡
在低年级品社课中消除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在低年级品社课中消除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实践与研究》于2007年10月申报立项为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两年来,我们在市、区两级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领导下,站在二期课改的前沿,以“提高课堂实效”为抓手,深入推进在低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上消除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实施,对“在低年级品社课中消除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价值及运作机制形成了比较统一与明确的认识,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本课题的概述
(一)研究背景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品社学科是一门属社会科的综合性课程,它把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因此,品社学科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广大品社教师能按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认真备课、上课。可是主观上的模糊认识以及客观条件上的不足,使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不强,其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提高品社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益,就必须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行为。教学行为从教师的角度看,指的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它可以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无效教学行为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有效的教学行为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无效的教学行为阻止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培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师生共同发展。
目前,对于有效行为研究的报道与学术论文比较多,国外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位学者研究颇具影响。瑞安斯对课堂特定情境中教师行为的成败进行鉴定,得出一个“教师有效/无效行为分辨表”。罗森洲和佛斯特则在对用“过程——成果法”研究教师特性的分析基础上,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成果密切相关,并且找出了11种与学生成果相关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弗兰德斯用社会相互作用模式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他提出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并用以分析课堂中师生的言语互动行为。国内教师行为的专题研究较之国外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有《浅谈课堂教学效果与信息输出的有效性》、《论教学的有效性》、《试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等,但对于课堂中无效行为的阐述比较少。然而事实上,课堂中存在许多无效行为,有待我们加强研究。品社学科的无效教学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消除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规律,讨论有效教学中教师行为改进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水平,在积累和反思中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提供有效教学的实践佐证和丰富有效教学的理论,促进新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行为的现状,制定适宜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消除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原则、策略、途径及其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搜集、整理、筛选、提炼国内外有关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消除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实践及研究成果,构建课题研究方案。
2.调查担任“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任课教师的教学现状并作分析,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3.结合课题制定的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组织学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消除教学无效教学行为的操作方案及实施落实的一般教学策略,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5.运用科学方法提炼总结成功经验,并在不断的验证与完善中,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本课题主要采用区域教学研究联动的行动研究法,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感悟,再由理论来指导实践,由点及面,螺旋循环上升。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四)研究的过程
——成立课题组,分工协作
2007年下半年,我们正式成立了“在低年级品社课中消除教师无效教学行为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组,课题组成员由区品社中心组成员,品社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2007年9月,我们正式申报了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并被立项。期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