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田园诗铸就辉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维山水田园诗铸就辉煌

王维山水田园诗铸就辉煌   【摘 要】王维融合陶渊明的山水诗与谢灵运的田园诗,取两者之所长,并以自己之所擅,将其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诗:融入佛理,关注农民,情景交融、诗中有画。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情景交融 王维是盛唐时代成就最高的几个诗人之一,当时诗坛流行的送别、赠答、应制、边塞等各种题材他都作得很好,然而他最擅长的、最能显示诗歌水平的是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与魏晋时期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有颇多渊源。陶渊明之田园诗,谢灵运之山水诗构成了中国写景诗的两大内容。王维把陶、谢作为渊源,将中国这两个传统主题综合起来。[1]同时,在汲取前人的精髓时,王维以自己之所擅,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又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深谙佛理,富贵山林,两得其趣 谈及王维,他的思想中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精神,而其中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尤其对他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中体现了对禅意的独特体认,异于他人,故人将其称为“诗佛”。 晋之陶渊明隐逸山林,不求闻达,而王维虽然也归隐,但是他的隐逸完全不同于陶渊明。历来,学者称王维都是“亦官亦隐”,一方面,王维归隐是为出仕而隐居,比如其嵩山隐居,是为了待机出仕。另一方面,其归隐也是由于仕宦不得意。如第一次归隐淇上。《送韦大夫东京留守》云:“人外遗世虑。空端结遐心。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王维从根本上并不是为高蹈出世而隐居,但是现实却是他虽有出世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这种现实的矛盾让他倍感痛苦,而佛教的思想却恰恰如清冽的甘泉,浇灌了他的内心,让他在精神上找到解脱之道。 佛教哲学思想中的“空”理对王维影响深远,在其诗歌创作中,常常会提及他,最为显著的就是在他诗篇中频繁出现的“空”字。“《王右丞集》收古近体诗441首,共出现“空”字84次,平均每五首有一个。” [2] 《与魏居士书》,王维劝诱魏居士出来做官,当中有这样一句话“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只要能看“空”一切,那么无论是仕还是隐,“道”行与不行,都不会感到不适意。[3]所以即使在朝为官,置身于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专权的官场,内心痛苦万分,但佛教的“空”理却让他大受启发,在幻想中找到一些安慰,摆脱苦闷,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探寻美。王维将佛教之禅意巧妙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使他的诗歌拥有别样的味道。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这首诗写春山之静。读此诗,能处处感受到其中渗透的“静”。因为“山静”,所以人静,人静又缘于心静,所以桂花坠落这种细微的状态也能觉察得到。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反衬出春山的幽静。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情致幽雅。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除此《山居秋暝》,《鹿柴》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都体现着”空”字,追求着寂静清幽的境界。尽管陶渊明在他的田园诗作中也出现“空”字,比如《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但是“空”的含义都比较实。其次,陶之“空”更多的是把其与道教的“幻化”联系在一起,拥有空幻之意。而王维的“空山”却显得多义,有大、深、静、净、虚诸义。显然,此“空”字与般若空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细细地品味他的这几首诗,都与人有关。《山居秋暝》中有生动活泼的浣女和渔舟。《鹿柴》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人语反衬山的寂静和空灵。《鸟鸣涧》则以人之闲、夜之静来托出山之空。可以肯定地说,山之所以空,正是因为它闲和静。因此,山之空是人对它静观的结果,而不止是视觉上的大或深。[4]所以,佛教思想的浸润,一方面使诗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可以“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同时,另一方面,也使他的诗作掺入禅意,读之身世两忘,万年俱寂。 二、关注农民,医治心灵 六朝贵族诗人笔下的自然,仅仅只是欣赏的对象,人并不跻身其中,陶渊明却看到了生产现场田园里劳作的人们,比如陶渊明写了五首归园田居的组诗,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这一组诗篇。 尽管陶渊明注意到了生产的现场,但是他的课题始终是以个人为中心进行的,他在田园中发现诗的世界,但没能充分的把他们作为客体来对待,他只是用点缀的形式将这些农民写进自己的生活范围,比如饮酒(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5] 但是,到王维,田园和农民第一次作为诗歌的重要意象,获得了应有的位置。它们在王维诗里,已经不是像陶渊明那样作为诗人内心独白的舞台背景和配角出现,而是占据了全部位置,而作者这个主体却甘愿成为躲在角落里的审慎倾心的观察者。[6]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老叟惦念着放牧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