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五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docVIP

学五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五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学五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探索一条有效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途径,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规律,形成论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案例等。 二、课题的实施 确立了此项课题以后,我首先是查阅文献资料,重点阅读了一些教育类书籍如阅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多元智能》、《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小学数学应用题创新训练》等。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坚持阅读《小学数学教师》等杂志;求购有关教学著作,进行系统阅读思考。研究一直进行至六年级上学期,在研究我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创设应用情境,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 (二)学有价值,才能学得既主动又轻松。?? ??? 教学时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编应用题。如给数学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 “做数学”。?? (三)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为自主探索创造条件 。?? ??? 应用题具有抽象性,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造成解题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应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轻松掌握解题方法。?? ?? 1、训练学生多读题。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骤,解题时,首先就要训练学生多读题,边读边记忆 边读边思考,在读中使学生熟悉了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各是什么,在读中使学生自觉将条件与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思索解题方法。 ??? 2、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问题是解答应用题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根据问题来寻找相关的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 3、训练学生以想象、模拟的方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来解题,当学生读熟了题目后,对于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还分析不透时,此时可以训练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问题想像出相关的情景,也可以借助实物学具模拟出真实、鲜活的生活场景,在想像模拟中明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准解题方法。 ??? 4、训练学生画简单的草图、线段图。草图、线段图形象直观,一看就容易明白。当解题遇到困难时,画一画草图或线段图,困难就会迎刃而解,随之而来的是惊喜、快乐。 ??? 5、训练学生学会检验。采用估算的方法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结果,不仅能提高应用题的解答正确性,而且使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时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养。 (1)根据算式特点,估算解答结果   在学生正确列出算式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据特点和运算关系,可先进行估算,也可以针对解答结果回过来分析算式,估算得数是否正确。 (2)从分析条件入手,展开联想估算   一般的应用题在分析题中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关系时,就能估算出得数的大致范围。   例如:某化肥厂四月份上半月生产化肥650吨,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1/13,四月份共生产化肥多少吨?   学生掌握了估算方法后,从分析条件“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1/13”,联想到下半月如果与上半月同样多,四月份的产量应是1300吨,从而估算出四月份产量应超过1300吨。由于预先作了估算的联想,就能及时发现错误,做到重新分析,达到正确的解答。 (3)根据实际意义,判断答案正误   应用题本身来源于实际,所以它所反映的数量及数量间的关系也应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   例如应用题经常要计算各种物体的大小、长短、轻重;又如汽车行驶的速度、汽车的载重量、粮食单产量等等。实际意义决定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取值范围,教学时应让学生明确了解,要求学生自觉做到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结合估算的方法判别答案的正误。若能这样,当应用题的解答结果出现“每公顷产量为5千克”,“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3千米”,“小明的体重320千克”等答案时,就一定会引起学生注意,从而进行检查,纠正列式或计算中的错误。   除此外,判别答案的正误还可以从数学本身的意义出发,例如计算有关“出勤率、发芽率、合格率”等应用题,这些百分率都不会超过100%。如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