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浙西时期诗歌创作新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浙西时期诗歌创作新探

白居易浙西时期诗歌创作新探   摘 要: 浙西时期,白居易反思自己的政治能力,对政治有了清醒的认识,深切感受到了人生无常,产生了知足的思想,中隐的观念也得到了强化;受此影响,诗歌创作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关键词: 白居易 浙西时期 诗歌创作 长庆二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四年,回洛阳,宝历元年,出任苏州刺史,大和元年,回洛阳,三年,分司东都,正式退出政治中心。杭州、苏州属浙西,浙西时期是白居易从思想转型到正式退出政治中心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白居易的后期思想逐渐形成,诗歌创作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诗歌创作是白居易表达思想的主要形式,所以,研究浙西时期诗歌创作不但具有诗学审美意义,而且是认识白居易后期思想的最重要的途径,本文以文学和思想互动影响为基本语境,全面而深入地研究白居易浙西时期的诗歌创作。 陈寅恪先生认为:“乐天之思想,一言以蔽之曰知足。知足之旨,由老子知足不辱而来。盖求不辱,必知足始可也。此纯属消极,与佛家之忍辱主旨富有积极之意,如六度之忍辱波罗蜜者,大不相侔。故释迦以忍辱为进修,而苦县则以知足为怀,藉免受辱也。斯不独为老与佛不同之点,亦乐天安身立命之所在。由是言之,乐天之思想乃纯粹苦县之学,所谓禅学者,不过装饰门面之语。故不可以据佛家之说,以论乐天一生之思想行为也。至其知足不辱之义,亦因处世观物比较省悟而得之。”[1]337通过研究诗歌创作可以发现白居易形成知足思想的时期正是浙西时期,对自己政治能力的反思和对政治的清醒认识是知足思想产生的基础,知足思想因为人生无常的深切感受进一步强化,于是“中隐”观念逐渐产生。 一 《旧唐书·白居易传》:“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2]4353时在长庆年间,白居易身处政治困境,主动请求外任,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政治能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庭理。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又如《舟中晚起》:“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时在长庆二年前往杭州途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白居易的言外之意只是自己难以周旋于复杂的政治局势,而在杭州刺史之后,则是直言自己政治能力不足,如《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自问有何才与政,高厅大馆居中央。铜鱼今乃泽国节,刺史是古吴都王。郊无戎马郡无事,门有棨戟腰有章。盛时傥来合惭愧,壮岁忽去还感伤。”《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惭无善政聊写鄙怀兼寄三相公》:“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慵人。岂有吟诗客,堪为持节臣。不才空饱暖,无惠及饥贫。昨卧南城月,今行北境春。铅刀磨欲尽,银印换何频。杭老遮车辙,吴童扫路尘。虚迎复虚送,惭见两州民。” 白居易的反思与自己对政治越来越清醒的认识息息相关。在出任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对于政治的认识充满理想色彩,曾自述《新乐府》的创作情况:“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为君”是首位,君王英明是白居易理想政治的核心,所以,退居下邽时、江州之贬后,作为翰林学士的政治经历都是当时白居易的精神慰藉。浙西时期,白居易对于君王的政治意义的认识发生了悄然的转变,如《思子台有感二首》:“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闇生魑魅蠹生虫,何异谗生疑阻中?但使武皇心似烛,江充不敢作江充。”白居易对于政治的认识由理想趋向理性,甚至反思自己在元和年间的政治热情,如《留别微之》:“干时久与本心违,悟道深知前事非。”于是,长安在白居易的心目中成为一个祸福难料的是非之地,如《郡中即事》:“遥思九城陌,扰扰趋名利。今朝是双日,朝谒多轩骑。宠者防悔尤,权者怀忧畏。为报高车盖,恐非真富贵。” 正是基于对自己政治能力的反思和对政治的清醒认识,白居易逐渐知足,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的知足来自远离纷争的欣喜,如《咏怀》:“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在苏州任刺史,知足则是理性的感慨,如《题新馆》:“曾为白社羁游子,今作朱门醉饱身。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重裘每念单衣士,兼味常思旅食人。新馆寒来多少客,欲回歌酒暖风尘。” 二 政治上的退守让白居易关注的焦点逐渐集中到人生上,“为己”取代了“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长庆二年,白居易年过五十,环顾周围,亲友离世,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深切感受强烈地冲击白居易的灵魂。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